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船之一。根据要求,这次对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福船的复制,其外形、结构要100%复原古船,还可下水航行。(资料图片)
9月9日,普陀岑氏木船作坊热闹非凡。
扎着大红绸花,长13.2米、直径0.7米的一段巴劳木,在舟山锣鼓声中,由6个造船师开锯。这个仪式宣告,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标志性陈列品——明代福船的复制正式开始。
2009年7月,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放,这艘明代福船实船船模,将摆放在中央大厅。
“这将是国内第一艘在博物馆陈展的实船船模。”博物馆筹建办负责人丛建国介绍,复原后的福船船模长31米,宽8.5米,按实船1∶1比例打造,造价400万元,完全复制15世纪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标准船型。
明代福船是什么样的
福船是明清两代对尖底海船的统称。
对于选择明代福船复制的理由,丛建国说,“15世纪是中国帆船发展鼎盛时期,造船工艺和技术领先世界,而福船是当时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船型之一。”
“福船尖首尖底,两头比较翘,中间饱满,适合远洋航行。”舟山岑氏木船作坊负责人岑国和说,这次复制的福船,完全按照出土的福船文物设计图纸,并且结合了岑氏100多年的造船经验,“比如桅杆、船舵、望斗,都按照明代形制。整船最高处可达25米,三桅三帆。”
根据要求,船模的外形、结构要100%复原古船,观众可上船入舱参观,“还可下水航行”。不过呢,这船是运输型的,不是深海战舰。
资料上说,明代造的福船型战舰很厉害。抗倭名将戚继光说:“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
复原是有技术含量的
福船和广船、沙船、乌船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工艺,在四种船上都有
使用,这些也被原原本本地复制了。
比如最典型的“水密隔舱”,明代制造的远洋航船上,一般都有很多个这样的隔舱。它可用来放货物,还能提高船的安全性能,“当其中一个舱进水时,由于其他舱位密封,所以船只不会下沉。”18世纪末,这种结构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并被逐渐采用。
除了“水密隔舱”,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福船龙骨。“我们用的是原产印尼的巴劳木做龙骨,强度高、密度大,最适合船只在颠簸中航行了。”岑国和说,除了龙骨之外,船身的主要材料是马尾松、樟木。“有些古代造船的木料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就采用材质相近的。”
岑国和透露,明年5月,这艘复原的明代福船将会和大家见面。
为什么要找岑氏造船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将馆藏之宝交由岑氏打造,是因为他们“设计图纸翔实,传统工艺保存完整”。
岑氏木船作坊由岑明锡创建于1900年,当时主要打造小型木帆船。迄今岑氏四代人共建造过各类木帆船千余艘。作为舟山木帆船制作工艺的代表,他们打造了“绿眉毛”、“郑和2000料海船”、“南宋官船”、“遣隋使号”等各类仿古船模。
今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最后一天,岑氏打造的“安福舻”仿古船运送圣火,在通州大运河水面进行传递,引来无数人赞叹。
目前,岑氏的造船技艺已经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好好介绍一下舟山海洋文化
中国船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席龙飞教授评价说,这一复原福船的项目,不仅是对传统工艺、技术的复制,更是传承、传播海洋文化的一件大事。
由于舟山的船文化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今后中国航海博物馆将把舟山作为主要的馆藏收集地,丛建国说,“不仅要挖舟山传统造船工艺的宝,更要引进古船模、渔歌号子等优秀的海洋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