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周年(东南商报特稿)
游客在四明山柿林村摘柿子(资料图片)。记者 王增芳 摄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农业观光,到现在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新式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周边休闲业态形式的乡村旅游出现,既为市民节假日出门游玩提供了多种选择,将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也拓宽了宁波旅游发展的道路。
【人物名片】
讲述人王忠良,宁波市余姚旅游局市场科科长,曾任余姚丹山赤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讲述人刘萍慧,宁波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助理调研员。
讲述人吕坚,宁波市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
【专家点评】
宁波市旅游局副局长苏少敏:
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宁波市民纷纷深入到山川秀美、空气清新、人文传统浓郁的乡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已成为市民缓解城市工作压力、享受小康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宁波农村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些村庄和农户通过办农家乐、现代农庄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乡村旅游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村产业的互动和融合;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当然,乡村旅游业作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新的产业性、功能性和创新性因素,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这些村镇具备了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乡村旅游功能也不宜遍地开花。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乡村旅游有农家乐、观光农业、历史文化村落旅游、乡村度假村、乡村俱乐部会所等多样性。我国的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王忠良讲述
●那时还没有“农家乐”这个概念
作为一个拥有完整浙东传统居住风貌特征的古山村,余姚丹山赤水的柿林村早在8年前还未进行旅游开发时,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前往,通过不少美院学生、老师的绘画写生作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2年9月29日,位于柿林村的丹山赤水景区开始试营业,从那天起这个平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那时候根本没有‘农家乐’这个概念,整个柿林村只有一户人家偶尔为村里的游客烧两个菜。开业刚好碰上国庆黄金周,怕到时候游客一多应付不过来,我们就对村民说,家里多备一些蔬菜、鸡蛋、土鸡,不够的话就去买点来存着。”王忠良说,“谁想到,我们的好意村民们却相当不理解,他们觉得到时候如果游客不多,蔬菜准备太多,烂了太可惜。”
那年国庆节景区迎来了大量游客,不仅让景区忙于接待,也让村民们忙着烧火做饭。“我记得那时村民家里能吃能喝的都拿出来了,可还是不够,好多农户都后悔没听我们的建议。”王忠良说。
●村民转变观念,纷纷办起农家乐
见国庆节有那么多游客,一些村民逐渐改变了观念。当年国庆节过后,就有两个村民主动找到王忠良,和他商量在景区开农家饭店的事宜。
“没过多久,两家农家饭店就在景区内开张了,这也是宁波农家乐的雏形。”王忠良说,“当时的农家饭店很简单,就是农户在自家门口挂个招牌,腾出几间房来摆上桌子、椅子。烧什么菜、做什么汤随意性很大,当然也不像现在有些饭店会请专业的厨师,当时烧火、做饭、上菜全是农户自己动手。”
农家饭店办起来以后,农户很快就尝到了甜头。一天,一名农户兴奋地跑到王忠良面前:“开农家饭店真是好啊,今天来了几个慈溪客人,一顿饭付了我400元钱,顶我两个月收入了。”
原来,那天几个慈溪客人到丹山赤水景区游玩,下午两点多才寻思着吃午饭,刚好走进了这名农户家。农户拿出了自己养的土鸡、刚摘下的蔬菜、田园风味的烤土豆等招待游客。美餐一顿后,游客们爽快地付了400元钱。
“那个时候柿林村人均年收入不过2600元~3000元,一顿饭400元,对农户来说绝对抵得上两个月的收入。随后,柿林村的农家饭店越来越多。2002年柿林村不过两户农家饭店,可到了2004年一下子就冒出了33家。”王忠良说。
刘萍慧讲述
●没有名山大川,全是生态风景
与余姚农民热衷开农家饭店不同,奉化滕头村民在农家乐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独门法宝。滕头村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500佳”后,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村里每年要花掉不少接待费,于是村民就想到了利用滕头村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道路。
“那是1997年,农业旅游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宁波旅游业也才刚起步,乡村农家乐如何经营,当时大家心里都没谱。”刘萍慧说,“滕头是现代生态农业的典范,当时的村支书和村民们商量后定下了调子,把科技和生态的东西与农业结合起来,一来让人觉得新鲜,二来也有教育意义。”
两三年过去后,滕头村旅游变得像模像样了。“我们第一次去参观的时候也愣了一下,虽然没有名山大川,没有文物古迹,但是村民们就靠种花种菜、养鸡养鹅,也营造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刘萍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们造了一条长1000多米、有130多个品种的全国第一条柑橘观赏林,秋天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橘子挂满枝头,非常美丽,吸引不少游客。”
“滕头乡村旅游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内环河上建立了立体的养殖模式,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技术。”说着,刘萍慧拿出纸笔给记者画示意图,“清清的小河上是葡萄藤,葡萄藤下是鸟笼,鸟笼下边是鱼池。葡萄藤的养料来自鱼类的排泄物,而葡萄的枝叶与果实能饲养鸟类,鸟类的排泄物又可供鱼类食用。利用这条生态链,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直观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就凭这道景观,2000年滕头村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
●村里家畜、家禽成了表演明星
滕头村的农家旅游不仅仅是乡村风貌的展示,不久,一些别出心裁的表演活动也陆续登场,给乡村增添了不少人气。
“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很多人都看过,但是看过家畜、家禽表演的人就不多了。滕头村的笨猪快跑、乡村斗牛表演让村里的牲口都变成了表演明星。那些嗷嗷叫的笨猪一边赛跑,一边跳火圈;山羊则走起了钢丝,水牛不耕田的时候就让它们在陆地上进行斗牛较量。”刘萍慧说。
为了增加游人的体验感觉,后来滕头村又开发了踩水车、踩高跷、抬轿子、舂米、推磨等一系列以农事活动为主题的参与性活动,“正是这些源自乡村的体验活动给城里人带来了新鲜与乐趣,才让农家乐更受游客欢迎。”
●滕头村成为首批4A级旅游景区
宁波乡村旅游的建设也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认可。当年,国家旅游局要在全国范围内评定一批4A级旅游景区,虽然滕头村的旅游办得红红火火,但根据4A级景区的评定细则,滕头一没山川风景,二没文物古迹,工作人员犯难了。大家商量了多次,最后只按3A级景区报审。
后来,国家旅游局的评定小组来到宁波,看了评定名单后,当时的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提出,“滕头村怎么不在评定名单内?”
“听说上级领导点名要评审滕头村,我们相当意外,马上临时安排检查组到滕头村考察。”刘萍慧回忆说,“滕头村得到了检查组所有人的认可,特别是滕头村生态厕所的建设,清洁的外部环境与生态环保的运作方式,让专家啧啧赞叹,他们还说要把滕头建设乡村旅游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呢。”就这样,滕头村被评为了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
吕坚讲述
●农户到外地学习先进经营方法
农家乐在全市迅速发展,对农家乐的经营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市农办在今年年初专程组织了一批农户到我省湖州、余杭一带考察学习。
“这次出去看了别人怎么办农家乐后,宁波的农户很受启发。”吕坚告诉记者,以前农户为游客提供服务,比较随便,农户的穿着、说话方式、端菜顺序等细节问题都有待完善。出去考察学习发现,省内一些走在前列的农家乐示范点在服务上有一套细化的流程与标准,包括迎客送客的礼仪、菜单的标准方式、与游客交流的语言语调等方面,农户们看了以后都说,要把这套经验带回来,今后照着办。
●宁波农家乐旅游出现多种形态
根据市农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共计198家,经营户720户,从业人数8067人。短短一年半时间,全市农家乐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6月份,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共计214家,经营户799户,从业人数10534人。
“最初,农家乐就是一个农户用自己的房子开个小饭店;现在,宁波的农家乐已经出现了滨海型、山地休闲型、景观度假型等多种形态。现在宁波最突出的农家乐就是庄园式的休闲场所,一个庄园里面餐饮,住宿、会议接待、游乐、田园观光、文化表演等休闲项目统统包括了,田间地头也是独特的风景。”
吕坚举了个例子:慈溪的大桥生态农庄就是现代化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结合的典型。“过去,那里只是一片滩涂,看准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的时机,农庄一步步发展起来。去过那里的人都知道,农庄里有钓鱼的湖、磨豆腐的作坊、采摘水果的园子、仙人球观光区,还有各种类型的餐饮区,在农庄里吃喝玩乐能呆上整整一天的时间。此外,各种各样的农庄也迅速在宁波周边乡镇出现,像奉化的三石农庄、王鹤农庄在旅游界都很有名气。”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会议就业休闲项目一批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