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1日讯
(通讯员 胡依娜 林欢芬)9月9日,普陀沈家门51名消费者由其所在单位工会出面和洗衣店老板刘某签订了合同,一起因洗衣店突然关门而造成的消费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今年8月22日,消费者李女士拿着发票到沈家门某干洗店取衣服时,发现该干洗店大门紧闭,门上告示:“店已转让,取衣联系老板”。李女士随后通过告示上的联系电话从老板刘某手里取回了衣服。可当李女士要求退回洗衣卡上的余款时,干洗店老板则提出了种种理由不予退钱。无柰之下,李女士通过电话向普陀12315投诉指挥中心投诉。
根据投诉事件的紧急程度,普陀“12315”立即联系了干洗店老板刘某约定日期进行调解。根据调查,原来该干洗店是刘某在2年前从宓某处转让来的,消费者李女士则是普陀某单位职工,李女士手中的洗衣卡则是4年前该单位在宓某处办理,作为单位福利发给职工用于在该店干洗衣服,价值500元;刘某从宓某手中盘下该店面时,也曾有过书面约定,该洗衣卡继续在该店有效。
面对该情况,普陀“12315”调解人员考虑到可能还存在其他没有消费完卡内金额的消费者,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李女士所在单位,由该单位工会出面统计还没有消费完的消费卡,一起来帮助调解。
面对工商工作人员的调解,刘某辩称该洗衣卡是在前任老板宓某处办理,应该由宓某负责,且洗衣卡是4年前做的,不可能做到无限期消费。经过“12315”工作人员认定,在宓某将干洗店转让给刘某时,双方曾签订一份合同,转让合同显示干洗店的权利和义务也一并转让给刘某,且卡上并没有限制消费日期,为此应由刘某负责对未消费完的洗衣卡承担责任。
经过李女士所在单位统计,该单位还有51位职工还有未消费完的洗衣卡,总共金额8546元。同时考虑到刘某的实际经济能力,最后经过多次调解,由刘某联系了一家新的干洗店为51位职工提供洗衣服务,为防止纠纷的再次出现,双方还通过书面约定了新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