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在中国,乃至中国的首都北京还算是一件新鲜事儿,当2005年9月22日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媒体大力宣传世界无车日时,很多私车主不免疑惑:“中国刚刚开始进入“汽车社会”怎么又开始提倡“无车”了呢?”
轿车刚刚开始进入中国百姓家庭的时候,城市交通严重拥堵、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一系列关于汽车的问题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似乎一夜之间一股脑地集中爆发。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较早接受了“无车日”的理念。2005年9月25日,北京5岁的邵翰瑞在爸爸的鼓励下,戴着头盔挥着写有“骑行北京”的小旗子,骑着他的小自行车出发了,他将要骑行1小时,向人们宣传骑车这种环保便捷的交通方式。和小翰瑞一起出发骑行北京的,还有另59名由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招募的志愿者。他们穿着统一的T恤,分别从中关村、后海、景山3地出发,骑行经过天安门、地安门等地。
在2005年,《北京晨报》联合111家车友会、汽车俱乐部、民间环保组织、高校环保社团和首都新闻媒体共同发起了“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环保公益活动,倡导健康、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有20万左右的私家车车主承诺:选择在6月5日——第35个世界环境日不开自己的爱车。
“所有人能不开车就不开车,能少开车就少开车,能只开一段车再走一段就只开一段车。”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提倡“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所有车主脑子里都自觉地有“能少开车就少开车”这根弦,那将对北京蓝天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国外和国内一些城市搞过无车日,但是北京的‘每月少开一天车’比‘无车日’更人性化,更先进。”杜少中说,2005年6月5日并不是无车日,而是20万车友为了给“每月少开一天车”造些声势集中停驶的日子。
很多国家曾确定了某一天为无车日,但有的国家后来又取消了,这是因为无车日的宣传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如果少开车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那就算强制不开车,一天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真的每个有车市民每个月少开一天车,实际意义就大了,这需要靠百姓自发自觉地参与进来。提倡“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机动车的污染减少到最低,让所有车主脑子里都自觉地有“能少开车就少开车”这根弦,那将对北京蓝天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在2005年9月22日这天,尽管北京的交通仍然拥堵严重,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无车日理念的影响。
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北京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公布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4成多的受访车主表示:6月5日将放弃驾车出行。有25万市民通过不同方式对此次活动表示支持和响应。
从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了解到,当天早高峰比平时晚来了10分钟,在6点40分才出现;晚高峰则提前15分钟在18点45分得以缓解,而且车队排出的长度比平时稍短一些,但全天的拥堵报警数和平时基本持平。据统计,目前北京市机动车达260多万辆,即使承诺不开车的车友为25万,但对交通的影响并不明显。看来要在北京普及无车日的理念还要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