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晚报9月8日刊出《殡葬消费是否过高》一文,并邀请市民参与讨论后,引起了一定反响。许多热心读者通过来电,或者QQ留言的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发表对殡葬消费的看法。
厚葬薄葬,在“钱袋”和“孝心”之间找平衡点
推荐阅读
90后大学生消费大开学第一天花4000多
求婚遭拒绝 竟然勒死自己女友
万科降价连锁反应?温州二手房成交量下滑
最低工资标准有调整 市区最低月工资960元
奥运亚军温州女孩 蔡彤彤回家过中秋(图)
温州3家企业的产品 参与神舟七号飞天
市民张女士说,殡葬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精神消费。一部分人的看法是只有多花钱,才能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才能获得心灵的慰藉。目前一些高价位服务项目的存在,是因为一小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人群,他们有这样的需求。
网友“布衣”在QQ里说,今年3月份,自己在殡仪馆为长辈操办丧事,花费大致在9000元左右。不是不知道有更便宜的服务项目,只是觉得同事们都办得很体面,自己若办得太差,面子上会挂不住。
市民邓先生说,殡仪馆的消费其实是不贵的。部分人认为价格高,是他们不了解哪些是必须的服务,哪些服务项目是可以选择的。一年前自己在殡仪馆为母亲办丧事时只花了800元。最近,一个挚友的长辈过世,挚友给殡仪馆出具了街道的证明,连买骨灰盒的钱都省了。况且长辈们都办理了社保,过世后还能领到丧葬费,办一场简单的丧事,足够了。
市民彭先生说,眼下,厚养薄葬的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要在老人家在世时多尽孝道,去世后,丧事从简。若干年后,树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态葬”,会为更多人所接受,到那时,殡葬费用就会大大压缩了。
花圈花篮“内外有别”,原因在于处理成本太大
网民“金鱼”在QQ说,父亲的丧事预约在两天后在殡仪馆举行。听说从外面市场上订购的花圈花篮,是不得带入殡仪馆内的。遗体告别厅摆放的花圈花篮,必须从殡仪馆超市和社区殡仪服务站里订。该怎么办好呢?重新买过吧,怕浪费;不买,又觉得是对先人的不敬。
对此,殡仪馆方面表示,考虑殡仪馆人力物力有限,再承担“外来”花圈的清理工作,恐怕有一定难度。因此原则上是不允许“外来”花圈花篮进入的。眼下,殡仪服务进社区已在鹿城的南门、南浦两个社区试点,待到在鹿城范围内全面铺开后,在各个社区便民服务点,都有正规厂家生产的花圈花篮接受预订。这些花圈花篮,出租价格在10元至50元之间,出售价格在50元至100元之间,它们是允许被带到殡仪馆里面的。
“垄断”还是“市场”,政府应扶持殡葬业的公益性
市民毛女士说,殡葬是面向公众的公益性服务行业,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降低成本,以人为本, “和谐殡葬”,才能使生者安心,逝者安息。
市民陈先生说,自由竞争越充分的市场,商品的价格就越接近价值。建议殡葬行业引入竞争机制,让市民在消费时有所比较,这样,才能打造“质优价廉”的殡葬服务。
网友“自由飞翔”在QQ里说,尽管目前殡仪馆各项服务已实现明码标价,但殡葬行业公益性的实质,似乎还没有真正体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政府部门加大对殡葬业的投入,给各项服务限定最高价格。
市民张小姐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关系到千家万户。建议涉及公众利益的殡葬行业,在服务价格制定上引入听证机制。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