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2日讯
代表城市集体记忆的武林广场音乐喷泉,由于地铁和广场建设需要,可能很快被拆除,时报读者建议喷泉雕塑最好别拆,而是移位重塑,以作怀念。同时建议,雕塑最终确定拆和建前,开个“市民听证会”,让老百姓谈谈看法和建议。(详见昨日时报报道)
但“八少女”雕塑的作者,昨天面对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只要有合适场地愿意接纳,我愿意和当年的作者们一起,重塑‘八少女’。”
为了“八少女”在大棚里呆了三个月
陈运龙,68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浙江省雕塑家学会理事。
在他的履历中,总会提到一个作品——武林广场音乐喷泉雕塑,而他,正是武林广场音乐雕塑的主创人员,当年他是杭州雕塑院院长。
“武林广场音乐雕塑的创作团队有10多个人,个个都是雕塑界名角,可见当时对该雕塑的重视。”陈老回忆说,为建“八少女”,他们仅设计就花了3个月,制作也用了3个月,终于赶在1984年的国庆节前完成了雕塑。
他说,在他的雕塑生涯中,“八少女”的制作称得上艰苦。由于是现场制作,团队在广场中心搭起了300平方米的棚子,一组人做喷泉,一组人负责雕塑,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在这个棚子里,他们一待就是3个月。
对“八少女”感情很深
1984年9月26日晚7点,雕塑正式落成,转眼过了那么多年,对“八少女”,陈老的感情很深。
喷泉雕塑可能要拆,他显得很心痛。“它就像我的孩子,如果没了自然接受不了。”陈老有点哽咽。
承认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总体感觉是满意的,尤其是它的写实性和建筑感。”陈老说,“‘八少女’后来成为杭州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可以说明大家是喜欢它的。”
当然也有缺陷,如材料,他说,当时城市雕塑概念刚进入中国,材料选用上没现在考究,采用的是白水泥,“但之后维护时漆的是白漆,使审美效果越来越差。”
陈老表示,这个雕塑有两点可以改进:一、人体比例有些夸张,可以再写实一些。二、白水泥雕塑的轮廓不够完美。
愿意亲自出马移址重塑
如果一定要拆,陈老也建议,可让雕塑换个地方。
“我从事雕塑艺术近50年,虽然年纪大了,但还做得动。我那班老兄弟也愿意来帮忙。”他说,如果有合适场地愿意接纳,他愿意和老同事们一起复制“八少女”雕塑,让这份杭州人的留恋得以继续。
63岁金为民
儿子喜欢“吹笛少女”,特意学吹笛
儿子小时,我就喜欢带他去武林广场看音乐喷泉。现在,我也喜欢带着三岁大的孙女去武林广场。这里,有我们祖孙三代人的温馨回忆。
第一次带儿子去看喷泉,他高兴得一直跳啊蹦啊,看到音乐喷泉是件新奇事,每天有很多人赶来。人多时,儿子就骑在我肩上看喷泉。
儿子每天都会缠着我带他去武林广场。他最喜欢的是“吹笛子的少女”。为此,他特意去学吹笛子。孙女也很喜欢武林广场的音乐喷泉。记得第一次带她去时,她就被3个跳舞的少女雕塑深深吸引住了。回家后,她时常模仿着跳舞少女的姿势。有天,她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她要学跳舞。
对音乐喷泉,我有种特别情结。我喜欢那张“在武林广场喷泉南侧用126000余朵鲜花拼成国旗”的图片,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情。
23岁李晗君
它是家的方向
我家住天水桥。小时,父母常带我去看喷泉,看着水珠子神奇地喷出来,成串成串往上蹿,觉得很神奇,“八少女”也很漂亮。
上学后每天经过广场,总会多看两眼喷泉。看见喷泉雕像,心里特踏实。
长大了,眼界扩大了,看到其他喷泉雕像,我总会想起“八少女”。在我心底,它美不美不重要,那是一种牵挂,是家的方向。
如果有一天它没了,心里像被抽走些东西,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