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开学伊始,海宁丁桥镇万新村的农民张雨生就捧着5000元现金来到了海宁市新仓中心小学。这是他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爱心基金第二次“充值”了。去年这个时候,“张雨生爱心基金”在该学校成立,基金宗旨为资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张雨生今年55岁,出生于海宁新仓仓西村(现并入丁桥镇万新村)。是什么原因让他想到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呢?张雨生回答:“我小时候也在新仓中心小学读书,但只读到了五年级。尽管很喜欢读书,还是因为家里穷辍学了。那种渴望读书却没得读的感觉令我终生难忘。现在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面临了这一问题,我不能让他们重走我的老路,所以想尽我的能力帮一下。”
而直接推动张雨生设立爱心基金的则是另一件事。有一次,他到新仓砖瓦厂时,看到在那里打工的外来民工子女趴在砖头搭建的简易桌上做作业。“虽然条件很差,但孩子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严肃认真地学习。我通过交谈知道,他们与老家的孩子相比,为能继续读书而开心,这对我触动很深。”张雨生介绍。回家以后,他就开始联系校方,表达资助意向。去年秋季,“张雨生爱心基金”设立,基金总额为10万元,由张雨生每年出资5000元,专门用于帮助外来民工子女。
去年,学校用第一笔5000元为校内122名民工子女购买了大礼包和学习用品。后来,一名来自云南的六年级学生在作文里写道:“这是我今生第一次拿到大礼包……”
除了资助在母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于贫困地区的子女张雨生同样资助。早在3年前,他就开始资助浙江省对口支援的四川广元的3名贫困学生。这3名学生分别叫刘星、袁小丽和李姗,当时他们还在读小学六年级。
“决定资助,我和女儿专程去了一趟四川广元看望他们。他们的生活条件实在太艰苦了,就连电费也要等卖了鸡蛋才能缴上。所以我决定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现在他们已经读初二了。他们经常给我写信,汇报学习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我们都已经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我会资助他们直到完成学业。”张雨生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