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6日讯 今年中秋小长假,到钱塘江两岸观潮成了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一个重要选择。记者从杭州和海宁水文部门了解到,自进入农历八月,钱塘江上可谓高潮迭起。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上的两个大潮日。9月2日凌晨(农历八月初三),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在萧山观潮城监测到潮涌高度为90厘米,比去年高出10厘米到20厘米。据该站有关人士介绍,此前一天和昨天,潮水都比较大。另据海宁观潮节组委会与水利部门今年农历七月十六、七月十七监测的结果显示,潮水也比去年同期要大。有关专家认为,钱塘江连续多日“高潮迭起”,可以证明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不会构成大的影响。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杭州湾壮观的潮水让无数人倾倒,横跨杭州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有七千多根桥墩,是否会影响著名的钱江大潮呢?杭州湾跨海大桥兴建之初,就有不少民众表示出这样的担忧。
大桥与大潮是不是成了一对矛盾?据专家介绍,人们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大桥开工前,为了解杭州湾大桥对钱江潮的影响,建设部门曾结合杭州湾50多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专项研究和分析,并最终将桥址选在了起潮点以东30多公里的地方。此外,设计者还将桥设计成了“S”形,以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减少建桥对水流速度的影响。
建桥前,观潮点盐官镇的潮头高度在2米至2.5米之间;建桥后,盐官的潮头高度降低不会超过2厘米,肉眼完全看不出来。
“潮涌大小与江上建桥关系不大”,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技术顾问韩曾萃是我省研究钱塘江河口的权威人士,他说,涌潮大小随主流平面形态、水文径流的丰枯而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可以预测到的。建国以来涌潮较小或在杭州附近不见涌潮的年份也时有出现,只是过去的关注度远没有今天那么高。如1969年,由于出现特殊枯水年,河口河床严重淤积,杭州河段没有涌潮。又如1978年至1981年,又一次出现连续枯水河床淤积,当时不仅杭州,萧山仓前也不见涌潮,海宁盐官的涌潮潮头也很小,故当时的新闻有“只见人潮,不见涌潮”的报道。
韩曾萃告诉记者,钱塘江上现已建有多座桥梁,每座桥在开建前,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都要进行潮涌影响论证,事实多次证明对潮涌影响不大。要说影响,就是关系到潮的形态变化。潮起时,距桥的前后200米,潮的形态会发生弯曲;而至500米时,又会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