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线讯 9月14日下午4时20分,湖城一字桥下,橙白相间的养路费稽查车内智能系统突然发出“嘀、嘀、嘀”的报警声,浙E32XXX的信息字体变成了红色:欠缴养路费2个月。
面对拦截,驾驶员陈先生一脸愕然。原来车主是其朋友,对于欠费的事情,他并不清楚。随后,稽查人员要陈先生告知车主,把欠缴的养路费尽快交上。据了解,智能稽查车装备有牌照识别系统,能够对过往车辆进行扫描,自动录入,并与数据库比对。一旦发现没有缴费,就会自动报警。1个小时下来,近20辆未及时缴纳养路费用的车辆被查获。市运管处负责人说,智能化系统一改过去“面对面”的稽查方式,大大减少执法冲突,提高执法效率。这仅仅是运管处进行科技创新、实现智能管理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同一种交通运输违章行为,罚多罚少,全由执法人员根据违章情节和经验说了算,弹性和随意性太大,甚至出现以权谋私或暗箱操作等情况。为减少人为因素,使处罚尽可能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去年年初,市运管处工作人员把平时执法实践中发现的各种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分门别类,具体细化违章情节和处罚标准,构建案由、情节、处罚数额一致的智能化分析系统,特别是对原来随意性较大的从轻、减轻、从重、分期付款或免予处罚等情形,都一一对应了处罚的具体标准。很快,新系统在全市进行使用,所有道路运输违章的立案登记、案件调查、违法通知、听证、处罚决定、结案等全部通过网络运行,并公示处罚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李昆伦是宁波象山某快运公司的司机,他驾驶的浙BF3806大货擅自加长了车身,被湖州运管吴兴大队查获。按规定,此类违章应处以5000至20000元的罚款。运政人员一边对他进行耐心教育,一边将违章情节输入电脑。跑运输多年的李昆伦知道,类似违章处罚至少5000元以上,到底罚多少心里没底。1分钟后,电脑显示,罚款参照为7000元,李昆伦爽快地交了罚款,“这样量定罚款公平,我心服口服。”参与系统研发的市运管处稽查法制科工作人员介绍说,智能量化系统细化了9部道路运输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所涉及到的案例参数,将行政处罚的裁量权交由电脑来执行,有效破解了道路运输违章处罚中权力滥用的难题,做到了规范执法、阳光执法。湖州师范学院孙和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是所有执法单位都遇到过的难题。市运管处开发智能量化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公平性和公开性,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马光明认为,该套系统的开发是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制政府建设的有益探索,值得其它行政执法部门借鉴。据悉,市运输管理处每年处理道路运输违章案件8000多起,平均每天20多起。截至目前为止,智能量化系统运行稳定,过去处罚过程中要层层审批,现在直接通过网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行政争议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