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国庆节来临,眼下,又到了结婚的高峰期,然而一些人结婚却让另外一些人发愁,他们不是新郎新娘,而是那些姐夫、妹夫们。近年来,在山城泰顺,小舅子或者大舅子结婚时当姐夫、妹夫的少不了要给他们一个大红包,按照当下市场行情,少则万元,这一不成文的规矩不免让他们感叹:这年头姐夫、妹夫好难当啊。
卓小林(化名)29岁,泰顺县雅阳镇人,是个代课教师。今年10月3日,他的小舅子就要结婚了,包个大红包是自然少不了的,但问题是卓小林每个月只有1000元钱的工资,平日里只能勉强糊口,哪去弄这个大红包的钱呢。为此,他很为难。于是,卓小林东挪西凑,甚至把自己奶奶压箱底的钱也借了出来,包了个1.5万元的大红包,准备在结婚当日送出。“我一年的工作,都要为这个大红包服务了。可以说我被重重地‘敲’了一锤啊。”不过,卓小林的遭遇还是好的,而一些人为了这个大红包,甚至不惜去借高利贷。
今年33岁的罗阿德(化名),是泰顺县仕阳镇人。去年国庆节期间,他的小舅子结婚,他也要包个大红包,可阿德前年在江苏等地经营服装生意时亏得很厉害,小舅子的这个红包钱也不好弄。在当地经营石材生意的的妹夫还对阿德说,“我们俩人统一一下红包的大小,钱多点,这样在人情簿上就好看了,反正丈母娘家也不会全收,我们包的红包大,她回的红包也大。”阿德无奈,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从别人那里借来了1.7万元钱,2%的月利息,加上自己的5000元钱,结婚当日,他和他的妹夫每人了包了个2.2万元的大红包。但结果令阿德想不到的是,丈母娘家只回了3000元钱的回礼红包,这让阿德傻了眼,“这么多钱,说好借段时间就还给人家的,现在叫我怎么还呢,这东西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真是哑巴吃黄连啊。”
女孩差点嫁不出去
当然,大多数丈母娘家还是会考虑女婿家的经济条件,对于女婿的大红包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统吃的,并且会按照一定的“市场”标准给予女婿回红包礼。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女孩子因为这些所谓的大红包还差点嫁不出去呢。陈春如(化名),35岁,泰顺县某乡人。现在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了。回想起当年找对象时着实让她受了很大的委屈。春如在家排行老六,她上面还有5个哥哥(编辑:以前人家的孩子都生很多的)均未娶妻,最大的哥哥也已经40多岁了。28岁那年,她谈了恋爱,
并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最终两人还是分开了。“按照男友的想法,将来哥哥们的大红包是个无法逾越的坎,况且男方家里本身经济条件就很差。”陈春如都把苦涩往肚子里咽。后来很多媒人也都给她提过亲,但男方一听说她的家庭情况,也都放弃了,直到遇到了现在的丈夫。“那些事都已过去了,再提起也没有意思了。”说起这事,陈春如有点苦涩。
顺其自然就好
“其实以前结婚时,新郎舅舅的红包是最大的,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姐夫(或者妹夫)逐渐取代了舅舅,成为了红包最大的一个了。”泰顺民俗专家林德胜解释。
眼下什么都涨,连姐夫给小舅子的红包也看涨了,据了解,姐夫要包个万元红包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红包确实有点大,姐夫真的也不那么好当的。
林德胜建议“当姐夫的也不要和其他人互相攀比,量力而行就好了,同时,丈母娘家也要多看看女婿家的经济条件,对于红包也不要非得要万元以上才可以的。一切以顺其自然为好,毕竟结婚是大喜事。”林小勇
相关链接
“拦新娘”恶俗
民间很多习俗,都有着它自身的蕴义,保留下来,基本是为善的。只是在传承到了今天,好些出现了质变,像“拦新娘”变成了敲竹杠,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某县,有一对新人出一个村,就被拦了四次。拦住一次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两条“中华”香烟,吃不消你也得撑下去,否则,新人就出不了村;还有一对新人,接亲的朋友被没完没了的“拦新娘”惹火了,开着车子直往人群中挤,最后双方大动干戈,差点就出了人命;最可笑的还有一次,一个村里连接亲的队伍也要拦,新娘都没有,也不知道怎么叫“拦新娘”?总之,怪事一件件,闹剧一幕幕。
现在所谓的“拦新娘”,其实已经成为变相的敲竹杠,动辄开口索要数百上千的“过路费”,颇有点“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山大王”气势。很多新人为了逃避这种“劫道”,只好把出门的时间提前,有些早点的,凌晨一两点钟就开始接新娘。有些新人弄得婚纱不敢穿,婚车不敢扮,到新郎家门口了,才张罗开来,这结婚接新娘,怎么看,怎么像是“偷”新娘。而所有这些“不可理喻”,竟然源于一个流传民间且寓意美好的习俗,这倒真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