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门牌号相当于住所一张“名片”,失去了它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麻烦。但在嘉善新村桥港小区,有52户居民8年来都住在没有门牌号的房子里。
“亲戚来串门老是走错,寄来的信也收不到。”提起种种尴尬,居民们诸多抱怨。
小区8年没有门牌号
昨天下午,记者几经辗转来到新村桥港小区,眼前立着十几幢样式相同、却没有门牌号的住宅。
“房子都是按照一个模子造的,别说新来的人了,有时我们自己还会认错门呢。要在我们小区找人,还真得靠点运气。”有8年“住龄”的居民老赵说。
小区共有52家住户,许多住户的房门前都用红色粉笔写着一排阿拉伯数字,按住址有规律地排列。
当地派出所民警表示,这是他们为方便登记外来务工者的暂住证,不得不采用的土办法。
记者从村委会了解到,村民的信件、邮包等都统一送到村委会,然后他们再择时通知村民来拿。后来一些房屋出租,租房者的信就难收到了。
收信、订报都不方便
居民老杨告诉记者,他女儿去杭州读大学,因为家里没有门牌号,女儿的升学、毕业等重要材料只能先寄到村委会,再由他上门去取,“为这事,耽误了不少日子,当时我们还以为丢在路上了。”
周大伯8年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收到一份寄到家里的报纸。但没有地址,这几年他想看报,只能一趟趟跑去零售报刊亭买。
居民们表示,现在不仅信件、包裹没法收到,向人家介绍家庭地址也说不详细。“没有门牌号就像没身份证,就像‘黑户’一样。”老赵苦着脸说,“门牌号”已经成为居民的一个“心病”。
门牌号已编好将尽快安装
这里的住户原本都住在魏塘镇城南村,几年前因为拆迁才落户到这里,小区环境不错,房子质量也比较好。
记者了解到,在嘉善,像新村桥港小区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新村桥港小区所属的城南村有800多住户,因为拆迁,现在村民都住在薛家桥、明珠、新农圩和新村桥港等小区,这4个小区都没有门牌号。
城南村村委会介绍,新村桥港小区的门牌号其实已经编好,之所以没有装,主要是想等小区居民全部入住以后再统一申请安装。“现在既然村民觉得不方便,我们会向地名办提出申请,尽快装上门牌号。”
记者从嘉善民政局地名办了解到,小区要上门牌号,必须先由村里向地名办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关资料,然后再由地名办统一编号。“其实手续并不复杂,只要走个程序,然后通过审核就可以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