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徐国新是安徽阜阳人,来舟山已有20个年头。从一名穷困潦倒的外来民工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公司,在舟山风风雨雨的打拼中,徐国新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好男儿志在四方
2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将徐国新家里烧得片瓦无存,全家5口人仅靠其父亲做泥水匠维持生计。几年后不幸又降临到这个家庭,徐国新父亲由于积劳成疾患上肝病,再也没法赚钱。看着病倒的父亲和2个年幼的弟妹,年仅15岁的徐国新毅然决定放弃初中学业,扛起了这个破败的家。
徐国新20岁时,从外出打工的老乡口中得知了在一些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很发达,那里的钱更好赚。他便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于是,徐国新揣着四五十元钱只身来到宁波,可在宁波人生地不熟,他用尽了身上的钱后,整整饿了3天,却找不到一份工作。最后,通过一个在舟山打工的老乡介绍,徐国新从宁波辗转来到定海,在建筑工地当起了泥水小工。
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每天11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徐国新干得很卖力。“那时候家里等着我的钱开锅,我不敢有半点的松懈,每个月除了给自己留一点生活费外,把所有的工资都寄回家中。”徐国新说。
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徐国新在来舟山的第4个年头,工地上的各个工种熟悉了,对建筑行业也熟门熟路了,于是他萌生出自己创业的想法。1992年,徐国新与20来个工友商量,包下了沈家门一处建筑工地的分段工程。
徐国新把工地当成了家,每天第一个上工地干活,凡事都亲历亲为,不敢有半点闪失,巡查工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饿了在工地上扒几口饭,困了在工棚中合一会眼,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徐国新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工程,为自己今后的创业赢得了“第一桶金”。
只为打响自己的名号
创业初期,由于徐国新工程队都是外地民工,得不到一些大的建筑公司的信任,只能做一些小工程,年少气盛的徐国新开出了比本地包工头更加便宜的价钱。为了让手下的工人干活能保证工程质量,他付给工人比别的包工头更高的工资。
1998年,徐国新随舟山的一个建筑队到湖州工地做工程,一根连接桩基的钢索突然断裂,他的左手食指、中指和小指都被切断,这次教训使他真正认识到工伤事故的可怕。从此,徐国新一直很注意生产安全,他要求工人宁可多花时间,也不能忽视安全操作程序。这些年来,在徐国新承包的工程中,从未出现过重大伤亡事故。正因如此,徐国新取得了建筑商和工友们的信任。他说:“少赚一点钱没关系,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打响自己的名号。”
老板工人亲如一家
经过几年努力,徐国新的工程队在舟山的建筑行业中渐渐有了名气。如今,他已经能够随时调动千余名建筑工人,跟在他身边的“骨干力量”也有二三百人。徐国新从不拖欠工人一个月工钱,并且与每个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买好意外事故保险,还时常出钱让手下的工人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徐国新说:“现在干活已经不比以前光靠力气的时候了,有了技术才能赚大钱。”
今年初,徐国新在老家成立了国新建筑劳务公司,把自己手下的建筑队分成若干个专业队伍,由专人负责管理。他还准备在舟山成立分公司,徐国新说:“让在外打工的兄弟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我打算等公司到舟山注册成功后,在定海大洋岙那边申请盖一栋专门让民工兄弟住的大楼,让他们能在舟山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