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结束后,黄德余走到原告席上,向包郑照一家表示问候。 新华社记者 徐邦 摄
温州网讯 连日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编导一直奔走于温州和苍南舟巴舟曹镇之间,为采访20年前的全国首例农民告县政府案而忙碌,除了采访原告、被告,还采访作为这一重大事件见证人的市中院法官和温州日报记者。此前,上海东方卫视的一组记者也携带专用设备来温采访此案当事人,并到温州日报查找资料。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这桩在中国民主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民告官”事件,再次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推荐阅读
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收
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检出三聚氰胺
嫌“嫖资”少 “伤心”女子要跳海
温州人存款30年翻了两千倍
全新手机半价?其中难免有诈!
前8个月温州汽车贷款增3.5亿
官司梗概
1985年8月5日,苍南农民包郑照经舟巴舟曹镇城建办批准,新建3间3层楼房(占地面积为126平方米),包家按规定向舟巴舟曹镇城建办缴纳713元地价款,1986年10月,包家在县房管处办理了房产产权登记。但不久,该楼房被认定为违章房屋,责令强制拆除。1987年7月4日,武警、公安干警以及县区镇干部300余人,用爆破方式拆毁该楼房被认为有碍防汛的后半部分。
包郑照与其子包松村遂提起诉讼。
1988年8月25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苍南灵溪开庭审理此案。原、被告均在法庭上作了有利于自身的陈述。29日,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原告败诉。包郑照不服,包松村表示当晚就要赶往杭州上诉。
1988年11月18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温州市府礼堂进行二审。之后,12月27日在杭州作出终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
庭审纪略
整整20年了,庭审的一切历历在目。
1988年8月25日晚上8时许,我与温州日报记者夏国胜一起从苍南灵溪电影院出来,匆匆赶往苍南县委大院,我们要到县委机要室将当天庭审的新闻稿传真发往报社。
报社领导对这一案件十分重视。我俩早几天就到了苍南灵溪,熟悉环境,并在开庭前分头采访此案原告包氏父子与被告法人代表、苍南县长黄德余。因此开庭当天,这两篇当事人的访谈已在《温州日报》一版刊载。
我们在昏暗的夜色中快步行走,脑海里全是庭审的场面。庭审上午一早就开始了,法庭座无虚席。先是法庭调查……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40分。之后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原告代理人楼献的代理词长达2万余言,被告方也发表了长达16页的代理词,所需时间可想而知。但人们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全神贯注,丝毫不觉冗长。到晚上8时许,双方仍唇枪舌剑,辩论犹酣,为赶发稿时间,我们依依不舍地先离开了现场。
细节备忘
一票难求:考虑到此案备受关注,庭审在有一千多个座位的灵溪电影院进行,电影院外面人山人海,旁听证一票难求。时任苍南县委书记周方权说,他的烦恼是许多人都盯着他要旁听证,可他哪来这么多啊!
原告很酷:原告包郑照时年61岁,灰白头发、紫酱脸色,他捧着一个水烟壶上法庭,目光忿然,缄默不语,神色严峻。他听不懂普通话,是由其次子包松村代为翻译发言的。
被告自若:被告法人代表、时任苍南县长黄德余自然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他来到会场门口时,出于同情或是关心,许多干部都主动热情地与他握手寒暄,他面带笑容,显得颇为轻松(也许这是刻意显露的)。来到门口时,因没有旁听证他被不认识的门卫挡住了,我在一旁见状忙说:“他是县长。”黄德余坦然抬手道:“我是被告、被告!”
宣布原告、被告到庭是例行法定程序,当审判长高声宣布:“传被告法人代表黄德余到庭”时,旁听席上发出嗡嗡的议论和笑声,黄德余神色自若地上去就座。
晚上10点多庭审结束后,黄德余便向原告席走去,与包郑照、包松村等一一握手,说无论官司胜败,你们一家作为苍南县的公民,政府今后仍要为你们服务……此举无疑令包松村等大为意外,他略显拘谨地表示感谢。
法官很累:庭审结束时,我对担任审判长的市中院副院长李玉林(已故)说:您今天辛苦了。李玉林笑道:“今天是有点吃力。”此前我注意到,他透明的玻璃杯中好像是西洋参类片状物(10多年后包松村告诉我,那些日子他精神压力也极大,当时也是喝了红参上法庭的)。
当时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各大媒体都前来采访。24日下午,市中院在苍南县法院举行记者招待会,审判长李玉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极为审慎、简洁。
听众认真:周方权等县委县政府干部也都参加了旁听。旁听的干部群众在法庭上表现出明显的观点和感情倾向,在原告、被告或双方律师发言时,不同观点倾向的听众都为自己一方的精彩发言鼓掌,尽管法庭禁止听众鼓掌喧哗。
感悟与骄傲
感悟:今天,在我们回顾20年前的这起民告官案时,有两点感悟——
一、对于苍南的这起民告官案,一直来人们更多的是诧异、钦佩于包家父子的勇气和法制意识(那时民敢告官是不可思议的事),赞赏他们对法制作出的重大贡献。其实我们忽略了另一面:成为被告、坐到被告席上的“县太爷”同样也是极其令人敬佩的,同样要有强烈法制意识,同样是对法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二、在改革开放30年中,温州人不仅在经济领域创造了温州模式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经济创造财富,而且也是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经济权益和社会公平的。20年前的首例民告官案是其一;11年后发生在瑞安市的全国首例村民依法罢免村干部是其二:1999年4月9日,瑞安潘岱乡白莲村召开村民会议,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武器,依法罢免了村民们认为不称职的村委会主任何某,这种法制意识今天仍在成就温州和温州人。在竞争激烈,贸易冲突颇发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温州人正在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温州产业、企业、品牌的权益。如在打火机、低压电器等行业中,温州人已赢得了多场国际官司。
骄傲:为本文提供珍贵照片的新华社记者徐邦回忆,当年黄德余被采访时对他说:这家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政府侵害,不是吵闹而是通过法律程序与政府打官司,这是文明的表现,也说明老百姓的观念正在转变。
在中国绵长的“家天下”封建统治历史上,20年前的这起民告官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被人们永远记忆并将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
正因为此,2001年12月,包郑照老人一家作为嘉宾应邀来到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参加纪念新宪法颁布20周年的访谈节目。
正因为此,2002年10月16日,75岁的包郑照因病在家去世时,温州媒体次日在一版以头条位置报道了这个普通农民的去世。在题为“值得关注的去世”署名评论中,文章开篇写道:“在上周连篇累牍的新闻中,在上周众多生生死死的新闻中,我以为,关于苍南县舥艚镇老农民包郑照去世的消息是值得关注的。”
正因为此,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的2008年,多家媒体前来温州寻访当事人,采访记录这起在中国法制建设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旧案。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