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记者自昨日召开的《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筹备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经过4年的建设,宁波博物馆将于12月初开馆,而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创新模式也成为我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亮点。
创新之一:市、区两级政府共建
宁波博物馆首创市、区两级政府共建的模式。博物馆从2004年年底开始筹建,由市政府和鄞州区共同投资,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60亩。
宁波博物馆党支部书记董贻安认为:“博物馆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实行‘一馆两牌、一库两用、一楼两办’,实现了市、区两级资源、平台共享,这样就避免了市、区两级各建性质相同的博物馆造成资源分散和浪费。这是一种跨行政级别,共享博物馆资源的创新。”
创新之二:建筑新乡土主义风格
记者昨日在宁波博物馆看到,已露雄姿的博物馆北部为一片水域,博物馆整体像一艘从水中上岸的大船。而其外形更具江南特色: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使建筑整体成微微向南滑动的态势。
董贻安告诉记者:“宁波博物馆建筑倡导的是一种新乡土主义风格,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化特征。‘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城市拆迁回收的历代旧砖瓦,由50名工匠手工砖砌,使博物馆一建成就凝聚了千年历史,建筑本身就是历史展品。而使用竹的纹理,更突出了江南人文自然、乡土风格,非常节约、环保。”
创新之三:广泛开展国际交流
宁波博物馆在开馆之初就争取到了一次向世界宣传展示自己的机会。原来,201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宁波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就主动申请举办《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这项活动得到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和宁波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据目前筹备进展情况,论坛将在博物馆开馆期间举行。届时,包括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在内的11位执行委员和国内外博物馆专家将齐聚宁波,就“21世纪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及“博物馆与社会和谐”、“博物馆与文化多元性”、“博物馆与城市发展”等问题开展研讨。
记者还获悉,宁波博物馆还正积极争取与宁波国际友好城市的博物馆建立合作平台,以强化国际化程度,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创新之四:拓宽发展渠道
宁波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就计划实施“动员海内外宁波籍著名艺术家、收藏家向宁波博物馆捐赠藏品的世纪工程”。目前,已收到92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著名版画家、上海宁波籍人士邵克萍毕生创作的版画精品、木刻版、手稿。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首创者、北京大学陈炎教授等向宁波博物馆表达了捐赠意向。
此外,宁波博物馆拟发起成立“博物馆发展基金会”。据透露,基金会成立后,策划的第一个项目是宁波博物馆与中国文物报社举行的“中国博物馆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
董贻安透露:“我们计划联合中国内地沿海城市和港澳地区的博物馆一起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海事专业委员会’,以求在该领域合作、探索,合力形成推动海洋文明发展的力量。这些举措为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拓宽了渠道,增强了后劲。”
创新之五:形成志愿者服务模式
据悉,市博物馆开馆后,将充分利用全市已有的67万名志愿者,形成成熟的志愿者服务模式。据介绍,博物馆将常年安排志愿者进博物馆展示文明形象,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将通过志愿者社区成熟网络,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活动,使固定的博物馆“流动”起来,送展览进部队、学校、社区、乡村,由驻地志愿者组织观众观看、讲解展览、维护秩序。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策划会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