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0日讯
都说“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只有道路通畅了、环境提升了,城市有机更新才能随之落到实处。2007年7月,西湖区自加压力,启动“两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以道路更新,带整治、带开发、带建设、带改造,带保护、带管理,对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教工路、学院路进行综合整治。
一年的“工期”转瞬即过,效果如何呢?昨天下午,市、区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拆迁户代表、沿线单位代表、参建单位代表共150人,带着历史的记忆重走“两纵三横”,细细品味全新的城西。
“真的漂亮了!道路宽敞了,绿化和沿街立面的改变,让原本没有生命的道路都精神抖擞起来。”下午两点十分,参观车队从天目山路一拐进教工路,2号车上的政协委员们一下子都兴奋地评价起来。西湖区政协委员冼郭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相机,沿路寻找着与记忆中不同的景致,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成了他摄入的首个镜头。在此次整治工程中,文一、文二、文三、教工路4条道路全线达到了6车道,部分道路口达到8车道,沿线公交停靠站都进行了港湾式改造。“我是天天坐公交上班的,对这种车站的好处感受最深。”古荡街道嘉绿苑的付佳丽告诉记者,原本城西道路也就双向四车道,但是公交站就在马路边,一辆公交车停靠,跟在后面的大车、小车也“被迫”停下来,上班高峰期这一个小停顿,就能导致大堵车。现在好了,不仅这样的情况避免了,乘客上下车也更安全了。
一条道路、一个区域要有它的灵魂,仅仅依靠硬件改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力的文化支撑。此次“两纵三横”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包括道路市政、拆迁、绿化调整、立面整治、截污纳管、桥梁栏杆、亮灯、广告和店招牌整治,强弱电上改下,无缝链接等,而且深入挖掘了各条道路沿线的历史文化碎片,并通过建立主题式绿地、统一特色元素等方式进行保护和展示。教工路小百花越剧团对面反映越剧文化特色的“百蕾沁春”小公园、银马公寓前体现文教区特色的“百年树人”文化墙,是昨天参观考察车队的落脚处。
不少代表争相在这些文化节点前留影。人大代表徐女士感慨地说:城西一直以文教区著称,这从路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不少学校外迁,城西正从原来的文教区,慢慢向高档商住区转变。用文化小品这样的方式留住文教的根和魂,展示这里的文化和特色,是非常有意义的。
“两纵三横”有今天的面貌,离不开沿线百姓和单位的支持。而他们中的代表,也是昨天参观队伍中最为兴奋的一群。翠苑二区72岁的王金根老伯指着重新装修的街面房得意地说:“我们家也是这样的房子,改造前因为房子年代久远,顶多也就每平方6000多。改造后,立面用上了条砖,顶楼搭起了江南特色的尖顶小窗,这房价一下子涨了好多。”王老伯说的房屋整治在工程中共有368幢,总面积达189万平方米,位于文一路和教工路口的山水宾馆也是其中之一。该宾馆工程部经理姚伟国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工程,他们单位“牺牲”了几千平方的街面房,但看到原本灰色调不起眼的庭院小楼,经整治焕然一新,也感觉非常不错。作为住在翠苑的普通居民,他同时表示,翠苑是杭州较早发展起来的城西片区,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始陈旧起来。“两纵三横”的进行,彻底改变了这边的面貌。
参观车队几乎驶遍“两纵三横”的各个角落。当车队从宽阔、单行的文二路返回市中心时,参观者们都还沉浸在对新景的惊喜和感叹中。“漂亮的骑楼”、“人性化的人行天桥”、“精致大方的报亭、指路牌”……一处处细节汇集起来,刷新了他们对城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