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如何?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农民有哪些期盼和建议?这些问题成为嘉兴市农合联组建后的第一份“家庭作业”,经过一个多月走村入户调查,相关底细已基本摸清。这也标志着嘉兴市农合联已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这个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称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综合性服务“三农”的组织——嘉兴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于今年7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嘉兴市农合联的组建创新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发展形式和竞争形式,是“三农”管理体制在基层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市农合联的成立,催生了嘉兴“三农”新型管理模式。它让嘉兴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有了重要通道。市农合联副主任沈卫锋说,在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中发现,如果合作经济仅仅停留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上,那么公司同分散的农户之间只是简单的农产品买卖经济关系,农民就难以共同致富。因为在产业链中,市场经济的财富大多是在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上创造的。嘉兴市农合联组建后,918家成员单位在同一个内部章程的约束下结成“命运共同体”,既贯穿于产业链条上的生产、流通、信贷各个环节,又覆盖了农业、工业企业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基本构建了一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农合联既不完全是政府组织,也不完全是市场组织,而是一个中介性质的组织。“它是党和政府联系沟通‘三农’的桥梁纽带,有利于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结合起来,为政府涉农职能转换搭建平台,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嘉兴市委、市政府给农合联的定位。
两个多月来,一种新型的“三农”管理架构已然成形:涉农政府部门负责制订政策,农合联等中间服务组织负责执行政策,执行效果如何再由政府监督评判。这种制订、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三农”管理架构,意在避免“三农”服务出现“真空”现象。比如,对支农政策不了解、不知道该怎样“为我所用”,这是困惑着农民的两大问题。农合联应农民呼声,全面梳理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准备开办培训班,让政策为更多的农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