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笔存款悄然回流到银行储蓄,似乎在透露温州民间资本正在经历一个“投资真空期”。
“早在奥运前后,温州民资就已经陆续从上海、北京的楼市回撤;再加上股市萎靡不振,很多人这才选择让资金暂时先回流储蓄,静待新机会出现。”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温州正式归入长三角区域
三鹿奶粉事件信息指南
“十一”景区交通指南供参考
平阳小伙航天城内看飞天
电话一句玩笑 惊动两地警方
学生上课乱动老师教鞭伺候
多年来,温州民资“四处流窜”,而每有异动,总能在所到之处掀起一场投资的“旋风”。这一次,他们选择躲进避风港,休养生息。
活跃的民资“躲”进银行
“还在考察一个矿山项目,但是也还仅仅是考察而已。”温州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告诉记者,在2007年石油涨价之际,他和一批温州投资人到西部、俄罗斯等地承销石油;如今,刚刚从俄罗斯市场将资金撤回来的他倒不急于出手,“总体的投资环境并不好,所以需要特别谨慎;再加上现在主业也需要我多花些精力去应对。”
有人再次将目光投向矿产,更多的人则将目光瞄上了如今看起来炙手可热的创投行业。但是,在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群效应之前,一笔笔的资金开始暂时回到银行做短暂的“休憩”。
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现状。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94.3亿元,比年初猛增290.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07.2亿元,增长17.06%,增幅创近年新高。这表明温州市民个人金融资产向长期储蓄存款倾斜明显。
“存款增加很多,说明居民已从楼市和股市撤出大部分资金,由于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判断还存在很多顾虑,居民资金回流银行储蓄很正常。”温州银监分局相关人士说。
“今年的股市走势已经让部分温州人完全丧失信心,甚至出现不少彻底销户的现象。”申银万国温州人民路营业部副总经理邵颂红也告诉记者。
股市的“暴风骤雨”已经让温州人的投资热情跌到了历史低谷。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上周刚公布的2008年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温州城镇居民投资意愿下降至27.25%,为2005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根据温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即便在开户数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股票交易量还是继续下降,8月份全市证券总交易额是321.03亿元,创近20个月以来的新低。
而楼市的“凉意”也让热衷“炒楼”的温州人开始犹疑。“根据粗略估算,奥运前后温州民资从北京楼市撤退的约有450亿元左右;从上海撤回的也有500亿元左右。”周德文告诉记者,“温州民资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出现像现在这样的投资真空期了。”
寻迹八年投资路
为什么温州民资会如此受人关注?
“温州民资确实具有一种‘引领’的特有敏锐性。”虽然对温州民间资本是否真的有6000亿元这么大规模持怀疑态度,但是温州本土创投公司恒生资产负责人黄伟建还是很认可温州民资的“引领”本领。
回顾温州民资抱团投资的历程,似乎也是每每转战总能“出奇制胜”。但是周德文也不忘修正:“每次投资成功,说的是温州民资的总体状态,但是具体到个别投资人身上倒不准确了,不然也过于‘神化’了。”
见证着温州民资的成长之路,周德文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2001年8月157个温州人组成的“看房团”携着5000万资金奔赴上海的情景。那次之后,温州民资抱团投资模式开始名声在外。
“1999年之前的温州人通过传统制造业起家,经过第一、二次的创业之后完成资本积累,这才开始了走对外扩张之路。2001年去上海,这批人一口气买下100多套房子,这还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抱团。”周德文告诉记者。
而正是温州人的那次上海买楼之行,揭开了“温州炒房团”转战全国楼市的序幕。之后温州炒楼资金抱成团,南征北战。
到2002年左右,全国出现能源紧缺,近400亿元的民资“抱团”再次出击,疯狂的“温州炒煤团”一度掌控了山西60%的小煤矿,年产煤炭8000万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1/5、全国的1/20。
一年以后国家开始对中小煤矿进行整治,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均被关闭,多数的“温州煤商”无奈出走。但是紧接着,全国的棉花却开始疯狂涨价,嗅到商机的又一批温州人转战到新疆,大规模收购棉花,“温州炒棉团”的称呼又是不胫而走。
2004年,温州资金再次从新疆撤离之后,开始了到处短线狙击。直到2005年,股市的复苏改变了温州人投资轨迹:从原本热衷于投资看得见的东西,转变为开始关注虚拟的资本市场。
陌生,但是股市的巨大财富效应撬动了温州人手里的热钱。2007年初又一次集体大规模的“抱团”出现;只是对股市的陌生让多数大资金选择了基金投资,一出手就是上千万,“温州炒基团”出现了……
而最近两年,一股私募股权的投资之风开始在温州悄然抬头。今年6月初,首华创投负责人林阿信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创投高峰论坛,透露出温州民资正跃跃欲试私募股权投资。
“从纯粹的制造业,到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真正地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有效结合,在我看来,温州民资正在经历又一次跨越。”周德文分析。
专家呼吁“迷失资本”早日归位
“股市一派欣欣向荣之时,他们选择进入;房地产不景气了,部分资金又开始回流到外地寻找矿山资源投资;现今,中小企业普遍贷款难,一些资金开始觊觎小额贷款公司……分析温州民资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的轨迹,并不难发现,他们对国家宏观政策非常敏锐。”周德文总结,这一点也正是他们每每抱团投资“屡战屡胜”的秘诀。
而如今,没有了浩浩荡荡的“温州炒房团”,也难再有轰轰烈烈的“温州炒煤团”,温州民资下一站将冲向哪里?到底哪里才能成为它们长久停驻的地方?
在很多人看来,温州民资的短线狙击而且屡屡有所斩获很值得“骄傲”,但是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这些资金的“活跃”却从侧面说明了它们的“迷失”。
“我是将现在温州民资理解为‘迷失的资本’。”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分析。
“确切地说,温州人的资本原始积累从商业开始,随后才转入产业资本,即进入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事实上温州很多制造业包括鞋子、眼镜等已经做得很强大;温州人通过这些传统产业进一步完成资本积累,致使温州出现如此充裕的民资。”史晋川说。
“但是,这些充裕的资金按规律本该有两种正规的去向:产业资本的继续扩张升级或者进入金融资本。而目前受国家政策限制,民间资金还难以进入金融资本,所以温州富裕的民资本该用作产业继续升级转型、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他表示,从炒房、炒煤,到投资股市,这批资金始终没有“归位”。而如今,这些失去方向的资本,如何明确流向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