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七批八大项目竣工典礼在复建后的杭州孔庙举行。“新西湖”第七次精彩亮相,西湖保护与申遗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原省委副书记、省长沈祖伦宣布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七批八大项目竣工开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主持典礼。副市长张建庭介绍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七次推出的西湖景点情况。
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王平安、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郭正钢,市四套班子领导孙忠焕、叶明、于跃敏、许勤华、翁卫军、李大清、于辉达、顾树森、项勤、朱报春等,老同志翟翕武、毛昭晰、孙家贤、陈法文、耿典华、丁德云、程炜、王务迪、何虎、夏仲烈、张启楣、孙达人、陆祖德、史济烜等,虞荣仁等退居二线的市级老领导和丁可珍等担任过副市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出席了典礼。应邀参加仪式的还有: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城区负责人,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拆迁户代表等、中央及省属媒体驻杭记者站负责人等。
2008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的八大项目,包括九溪—杨梅岭综合整治工程、杭州孔庙复建工程、玉皇山南综合保护工程、三个“西湖十景”纪念标志工程、西湖夜景亮灯优化工程、吴山景区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梅坞春早”综合整治工程、南山“景中村”综合整治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是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延续和深化,对西湖历史的恢复、保护和传承,对西湖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再现,是坚持“还湖于民”的具体实践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重大举措。
王国平在致辞中说,西湖是杭州城市变迁的物证,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保护西湖,就是保护杭州的“根”与“魂”,就是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迈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按照“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传承历史、突出文化,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连续8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7次推出“新西湖”。通过综合保护,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还湖于民”;通过综合保护,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16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拆除违法及有碍观瞻的建筑58.5万平方米,外迁单位265家,外迁住户2791户,景区人口减少7021人,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西湖水质全面改善,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得到修复,杭州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全面形成。今年,通过实施八大项目,九溪的溪泉烟树、杨梅岭的民居风情、杭州孔庙的儒学精粹、“西湖30景”的厚重内涵、吴山的传统民俗、西湖亮灯的秀雅璀璨、玉皇山南的南宋遗韵、梅家坞的氤氲茶香再放异彩,南山“景中村”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凸现了西湖的普世价值。事实证明,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是一项还湖于民的“民心工程”、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也是一项西湖申遗的“奠基工程”。
王国平指出,保护西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今年是西湖申遗的启动之年,明年是西湖申遗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反骄破满、跨越发展,进一步做好保护西湖、管理西湖、经营西湖、研究西湖4篇文章,把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进行到底,着力保护、恢复西湖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深入挖掘、全面展示西湖的普世价值,确保西湖申遗一次成功,实现浙江和杭州申遗“零”的突破,圆上浙江和杭州老百姓的“世纪之梦”,让西湖得到更好的保护,让西湖再活一个两千年。
竣工典礼结束后,省市领导和老同志等参观了刚刚竣工开放的部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