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长假第一天,沈浩和女友一早来到海盐南北湖风景区,打算拍婚纱照。可是携带的手机打破了原本甜蜜的气氛。当沈浩第N次把手机摸出来,看看是不是有短信或未接来电时,一旁的女友终于忍无可忍,一把夺过他的手机,直接丢进了身旁的湖水里。
“我也知道干正经事时,总惦记着手机不好,但是长年养成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昨天下午,无助的沈浩给党报热线打来电话,诉问自己离开手机就会心烦意乱,这样的情形是否属于心理疾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有手机强迫症的白领不在少数。这些人无论工作、聊天,还是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都会时不时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一关机,我就觉得心里空空的,生怕别人联系不到我,特别没有安全感。”29岁的蒋华是市区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由于工作缘故,她整天机不离身。平时逛街或者逛超市时,她也总觉得手机铃声在响,男友提醒她是商家播放的背景音乐,可她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去看手机。她试着将铃声改为振动,但接踵而至的是,她总觉得挎包里有东西在振动。
对于沈浩和蒋华的症状,市第一医院心理科周医师说,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程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慌、失眠、食欲不振、颈肩肌肉疼痛等症状。手机强迫症的出现,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实际上是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的一种投射。
在信息时代,手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不少人似乎离了手机,就担心自己“与世隔绝”。特别是在长假期间,突然的空闲让很多人不适应,手机强迫症的表现也会更明显。这种状态将极大降低长假期间人们的休息质量。
周医师建议:纠正“手机强迫症”,可通过调整工作、生活节奏或经常更换舒缓柔和的手机铃声等方式,来进行减压。程度较轻的,建议晚上睡觉关机,手机的用途尽量控制在基本使用功能以内,学会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面对巨大社会压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应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如果患者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手机成为自己生活、工作中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源头,建议最好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