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3日讯
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后过拱宸桥向南不久,分出了一条古色古香的细岔。小河直街傍河而建,虽长不过百米却几乎都是层叠江南民居,生活延亘数代而鲜有大起大落。
穿越街中,残旧的庭台楼轩和层层叠叠的屋角出檐之间,杭州老城街边坊间生活的踪迹依稀可见。
这是小河直街一贯以来的风情。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是如此。
王琦,年近七十高龄。他家的房子就建在小河直街,白墙黑瓦,临河的二楼木窗敞开着,伸手似乎就能够到河岸伸过来的树枝。窗口望去,偶尔有船只驶过,短笛声声。
“我们家的房子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翻修的,翻新后房子的各方面条件都算是不错的。”王琦说,“那时候大家都穷得叮当响,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安定了,经济条件也好了一些,依稀记得当年父亲请来亲戚把屋檐、楼板什么的都整修了一遍。这在当时,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
“放学后,我们这些小伢儿就在街上玩耍,男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地玩‘打仗’,被分到‘解放军’一方作战的孩子就特开心,那个时候,解放军是我们最崇拜的人了。”王琦陷入深深的回忆。
记者看到,王琦家的厨房兼客厅,墙上挂着锅碗瓢盆,也挂着毛主席的像。“以前,各家各户都挂着毛主席像,每逢国庆节,还会挂上国旗,特别喜气。我小时候还没有电灯,晚上经常在煤油灯下练字,抬头看到毛主席像,就会想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
王琦和儿、孙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三代五口人就挤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厨房、卫生间,就连晒被子也要到附近桥上去晒。一到下大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就漏水,各家各户“乒乒乓乓”在拿坛坛罐罐接瓦上漏下的雨水。
因为靠着京杭大运河,这里的一切悄然发生变化。他们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2006年,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提速,根据杭州的运河缓冲带保护思路,这里可能成为很著名的历史街区。
“那岂不是卖茶叶蛋都能发财了?”王琦说这是当时很多老居民的想法。
对小河直街的改造,除了修缮传统建筑之外,改善居住条件也是重中之重。
“想不到啊!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现在居然成了宝贝,成了杭州和大运河市井风情的遗存。”王琦有些激动。
今年9月,簇新的白墙黑瓦青石板,小街空空的,很安静,改造施工已经结束。
恰逢国庆59周年,大半的老住户要搬回来,这是他们熟悉又陌生的老街。整治后的小河直街,依然是木结构老房子,雕花木柱、花格窗、木楼梯,依然挨着河埠头,他们习惯了老房子的味道。
居民们挂上了五星红旗,挂上了红灯笼,喜庆祖国59周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