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6日讯
“20多年来沉积的淤泥将迎来一次大清理。”昨天上午,镜湖新区灵芝镇山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阿鑫指着正在清淤的河道对记者说,我们要求清淤后,穿着皮鞋都能在河床底自如行走。
山泉村是灵芝镇集体经济垫底的一个小村,却有着镇里最长的河道。在山泉村67岁村民张幼林记忆里,他年轻时村里的河道既长且宽,水清可游。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沿河居民将河道当成垃圾场,水质每况愈下,
污染刺痛了村民的心。今年,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河道实施“手术”,开展清淤、砌坎等系列工程。工程需要总投资50多万元,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约15万元。村委决定,通过“分期付款”,把河道治好。
今年9月,清淤队进村作业,用泥浆泵将厚厚的淤泥冲走,再运走河床底的垃圾、砖块等杂物,然后砌坎护岸。经过一个多月奋战,昔日的“龙须沟”慢慢变样了。李阿鑫说,工程完工后,不仅能使村庄的生活环境改观,更重要的是河道向新三江闸行洪排涝将更加顺畅,河网蓄水能力将大大增加。
山泉村借款治水的事,受到市水利部门的称赞,称其对推动全市农村河道整治有启示性意义。市水利局镜湖中心水利站副站长杨朝军说,近年来,城市河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农村河道整治常常处于尴尬地位,“山泉村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穷村治水标本。”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今后,我市河道整治的重点将逐步从城市河道向农村河道转移,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相结合,并重点增强农村生态亲水建设力度,逐步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展现水乡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