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连带着勤工俭学的经历前后也只有两年半的工作经验,但杭州人张小姐近日却被猎头公司相中,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到一家中韩合资的快速消费品企业,第一次签约年薪就突破8万,还顺利地以秘书的职务进入公司高管层。
对张小姐来说,这么大的“馅饼”从天而降,原因只有一个——高级韩语人才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都十分稀缺。而且专家预计,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韩语人才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招人招到了延边依然无功而返
操作这场“转会”的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老总郎越时告诉记者,尽管张小姐有过两年留学韩国的经历,韩语也很精通,但并非是他们以及委托方的第一选择,选择她实在是因为复合型高级韩语人才一将难求。
“一开始这家中韩合资企业要求我们寻找既懂市场,又具备一定管理经验的精通韩语的高级秘书,但后来具体操作起来,才发觉这样的人才保有量实在太少。包括委托方自己,也曾经用半年的时间展开拉网式的收罗人才工作,还跑过延边等地,但最终无功而返。无奈之下,委托方只能降低要求,改为‘精通韩语,具备和韩国人交流、交往的能力’。”
即便这样,猎人人力资源还是花了不少力气才找到了张小姐,张小姐除了精通韩语,大专学的是国际贸易,对企业贸易往来还有点经验,算是相对合适的人选。不过郎越时也坦言,如果按照普通的“估值”,以张小姐这样学历以及工作经验,很难一下子产生如此大的飞跃,她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精通韩语,而这一技能恰恰又是目前人才市场里比较稀缺的。张小姐避热就冷,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美国金融危机为韩语人才创造机会
韩语人才紧缺与美国金融危机,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在郎越时看来,却是个具有行业风向标的事情。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加深,欧美经济降温,中国的国际贸易势必重新布局。之前的重点是欧美,现在可能分散到东亚、西亚,也可能是非洲、俄罗斯。与新市场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给。”
郎越时还介绍说:“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一直比较火热,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更可能加深双方的贸易往来。这次的委托方做的是快速消费品,中韩合资开发了高端产品,5-6年的时间产值就已经达到了5、6个亿。这样的企业都难以找到合适的韩语人才,这一现象肯定具有一定的行业指导意义。”
那日语以及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况呢?郎越时比较严谨,他说并没有碰到过类似的实例,还不好判断。他分析由于之前杭州不少企业做软件外包时与日企联系较多,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掌握日语的人才,因此该类人才目前并不会紧缺。而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可能暂时还不会因为美国金融危机体现出来,当然从长期来看,前景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