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7日讯
文成街头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上百位,全村“金婚”老人有72对,他们幸福的生活让人羡慕——
今天就是重阳节了。
重阳节在我国又称“老人节”。为迎接这个节日,文成县珊溪镇“长寿村”——街头村的老人协会,在9月26日就举行“百老宴”。宴会上,30多桌酒席,30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近75岁。老人们有着苍苍的白发,却少见老态,他们精神气十足。除“百老宴”之外,村里还评出了本年度“孝子孝孙”“模范丈夫”,并敲锣打鼓给获奖者戴上大红花,歌唱这美好的亲情和爱情。
街头村老人协会420名会员,70岁以上的老人301人,其中80岁以上的126人,老人们当中,“金婚”老人有72对。老人们幸福的生活让人羡慕。幸福的背后,原来是有一本“和谐经”呢!
不立孝者,何以知道德?
十七年坚持评选“孝子孝孙”
时下,社区评选“五好家庭”已很普遍,但是街头村除评选这种“常规项目”外,还着重在“孝”字上做起文章——连续17年在村里评选“孝子孝孙”,以彰显孝道。
“我们觉得,孝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其他道德都是围绕‘孝’字展开的。”说起举行该项评选的原因,75岁的街头村老人协会会长罗文直说理由很简单,也很重要——“这是我们农村人很朴素的道德认识。”
据罗文直介绍,1992年,村老人协会针对村里少数子女不孝顺父母的行为,想出了评选“孝子孝孙”这一招。经老人协会初评、公示、村委会批准,确定人选后,大年初一或重阳节,再敲锣打鼓隆重颁奖,并在全村宣传他们的事迹。
“17年坚持下来,共评出91位孝子孝孙,村里敬老爱老的风气越来越浓,整个村成了远近有名的孝顺村了。”
说起评选“孝子孝孙”的标准,除了“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外,最重要的就是看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能对父母或伴侣的父母行孝道。
在街头村老人们的眼里,孝顺的意义不简单。该村老人协会副会长、退休老教师包学冠说:“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经商、打工,知道孝顺父母,可以让他们不忘感恩,由感父母恩,到感社会恩;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很多年轻人在功利面前迷失了方向,把住“孝”字关,就把住了“爱”,把住了“关心”,无疑对他们的成长和生活是有重要帮助的。”
珊溪镇党委书记严朝晖说:“街头村近千年轻人在外经商、打工。宣扬孝顺之风,让他们更讲诚信,讲道德,赚了钱念着家乡,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你看,这几年镇里新楼越来越多,人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村子也越来越和谐。”
这是街头村总结的第一条“和谐经”: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还怎能奢望他对别人、对工作、对社会负责?怎能奢望此人会创造幸福?
不爱家者,何以营其他?
72对金婚老人的恩爱惹人羡
今年的重阳节评选,街头村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评选“模范丈夫”。他们说,这是与评选“孝子孝孙”一脉相承的。
在颁奖台上,戴上大红花,今年的获奖者刘际清有些腼腆地笑了,他已经84岁了,一生中头一次面对这么多人受到表彰。13年来,他坚持照顾因中风而卧病在床的83岁老伴朱奶孙,不离不弃,端屎端尿。这对从新中国成立前就一起走过的老夫妻间的感情,让全村人为之震撼、感动。
村里一位老教师说:“刘际清的故事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真能感天动地’。而像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走过大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在街头村,真的很多,可以写一部很厚的书了。”
据街头村老人协会统计,全村的金婚老人有72对,婚龄最长的达到了63年。
81岁的王达忠和82岁的刘借仪两位“老伙计”,领着各自也都已超过80岁的老伴,站在颁奖台上又羞涩又高兴。他们是在1945年农历十月初五同一天结婚的,现在,从小的玩伴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们现在身体都康健,生活幸福,怎能不开怀欢笑?
这是街头村总结的又一条“和谐经”:爱自己的孩子、妻子、家庭,这是经营好事业和生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