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三国演义》、《朱元璋》……时下,古装影视上演一部火一部,粉丝团里有不少是中学生。但奇怪的是,在对中学生进行的几次调查中,历史课却总在“学生们最讨厌的课程”黑名单上。
为什么孩子痴迷古装剧却不爱历史课?这个问题同样困惑着德国的中学历史教师。10月10日,来自德国历史教师协会的21位成员和中国的历史教研员们在杭州夏衍中学对这个奇怪的现状进行了解析。
“历史吃香课滞销”是通病
“历史吃香历史课滞销”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教学话题。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上历史课?因为历史课没有个性。单纯的时间、事件拼凑式的组合给不乐意死记硬背的学生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尝试历史课程改革。第一招就是历史教材打破“一家观点、一说到底”的局面。要通过更多的史实、资料,来实践指导学生在更自主的环境中,站到历史的真相面前来剖析历史。
第二招是在历史课的讲课形式上求创新。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室副主任富兵老师说:“我们提出‘做中学历史’的方案。这个‘做’不是说要学生动手编历史,而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的时候换被动的听课者为主动的说课者。”倡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现场思考、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投入到历史发展过程中去,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德国学生在历史课上勤动手
和中国的教学改革侧重调整施教者一方的方案不同,德国的历史教师们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上。他们主张教师在教授历史课时,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例如上美国史,教师会组织学生将自己学习之前的所有疑问罗列出来,由教师把问题整理成模块:国旗图案的含义、国歌如何确定。上课的时候,学生会被随机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攻克一个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形式包括了同学间讨论,听音频记歌词、人物事件连连看、你做动作我来猜等等很多平时只有电视娱乐节目中才出现的互动方式。这样的课堂后,同样的历史元素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比单单听讲更为深刻的烙印,历史课自然很有上头。
商讨编写国际化教材
“德国的历史教材里有哪些关于中国的内容?”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会理事长陈其教授的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德国代表团的老师们。
彼得·劳查斯博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目前通行的德国历史课本中讲到中国历史的部分仅仅涉及了中国古代文明、丝绸之路、清代以后的中国发展概况等,观点也很简单。”
据德国官方的调查表明:德国民众最关心的不是中国的古代史,而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因此,对德国现行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史部分的改编迫在眉睫。
在研讨会上,德国专家中肯地提出建议,两国的历史教材编委是不是能够尝试这样的合作:在编纂教材的时候,双方互相提供大量的一手史实资料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