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市委敞开大门招贤纳士的考场,是一场彰显公开、公正、公道的竞赛,274名参与者在阳光赛道上同时起跑,为自己的梦想而战。历时一个半月,这场历经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初试、面试、笔试、考察等严密程序的竞赛已画上圆满句号,但人们依然能感受到现行干部体制框架内吹起的民主之风。
求贤以道,搭建公平竞争平台
2008年8月21日,我市首次同步进行公开选拔、公开竞争工作,面向公众推出了6个副处、17个科级岗位,其中包括普陀区副区长、市交通委副主任、市委办公室综合四处处长等职位。
“通过这次公开选拔和公开竞争,一方面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岗位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改善领导班子和市属单位中层干部专业和年龄结构,促进部门中层干部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希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发现和储备一批竞争意识较强、能力素质比较全面、培养前途较好的年轻后备干部,为今后我市配备领导干部和向各条战线输送人才提供有效的人才信息。”市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道破选拔初衷,并在考前郑重承诺,“坚持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只要符合职位要求和任职资格条件的,都可以参与竞争,无论是组织推荐,还是个人自荐,在选拔过程中一视同仁,并且按共同的选拔程序,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衡量。”
“政府搭建了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对年轻人鼓励很大,有这么一个能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应该来锻炼一下。”嵊泗县建设局村镇建设科副科长朱其波谈到报名初衷,他以这样的一句话道出他的感受。如今,他通过重重关卡,即将就任市金塘开发建设管委会开发建设处副处长一职。
“和奥运赛场一样,冠军只有一个,但至少我努力过,重在参与。”与朱其波一样,不少报考者将这次公开选拔当成一次机遇,抱着平和心态加入报考行列。此次,共有82人角逐副县处级岗位,192人角逐科级岗位,其中不乏出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的毕业生,有一位市外报考者还曾获得过2007年度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识贤以公,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此次公开选拔,在选拔对象范围的界定上,既有面向市内的,又有面向省内的,并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相关人员也可报考符合相应条件的公选岗位。此外,现任副县(处)级领导干部也可报考符合相应岗位条件的职位,这在以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是没有的。
在职位要求上,这次推出的6个副县(处)级领导岗位和17个科级领导职位都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以及符合相应的年龄条件要求。报考副县(处)级领导职位还要具备相应的职务、职称以及专业和工作经历等岗位要求。如报考舟山市普陀区副区长的,要求为市管后备干部,现任正科级领导职务三年以上,且有两年以上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工作经历,从中也体现了重视基层的导向。这些条件的设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市委对我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这次考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程序还是考试内容。”报考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傅开明如此评价此次考试。创新,是经历这次公开选拔所有人的共识。
为提高选拔准确性,使报考者考出真水平。此次,我市特地委托上海人力资源考试院出题,并增加了调研环节,以及适当增加了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在考试形式上,还首次增加了初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环节。相比常见的“只凭演讲选人”、简单的笔试加面试,这次公选是多环节、多侧面的综合测试,更能考出考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更全面、更公正选拔人才。
曾参与过2005年公选的王杨此次报考了市委办综合四处处长一职,谈及这次公开选拔的笔试,他深有感触,“第一次公选考试的题量大,考思维反应速度,这次考试没有一道是客观题,试题选取的题材都是当前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涉及了政府行政管理等方面,题目深度大,考的是综合能力。”
“为了完成一项穿越森林的探险任务,经过资料搜集,知道这片森林面积大,要三四天,树木高大茂盛,杂草丛生,还有危险动物出没,组织一支探险小队,在18位志愿者中选7人。”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环节的这份背景资料让所有考生眼前一亮。小组成员以平等的地位参与讨论,评委根据考生左右局势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发言的内容,对其进行评价,这一着重考验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相互间的沟通能力的独特考试形式,在竞选团市委副书记一职的80后考生里尤为受用。
举贤以爱,增强选人用人透明度
“开阔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公平竞争,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在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中,无论是报名现场还是考场,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考生在参与公开选拔的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公平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舒心。
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特邀纪检监察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旁听团”首次亮相公开选拔工作,参与监督、打分工作。让群众给干部打分,这在我市市级层面的公选工作中尚属首举,而现场打分,当场亮分,也成为一大亮点。
“这些考生思维活跃,口才好、素质好,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考生们的现场发挥让坐在旁听席上的李作昌大为赞叹,来自普陀展茅街道横街社区的他此次作为旁听团成员参与了团市委副书记一职面试环节的打分、监督工作。通过此次旁听,他对我市在挖掘人才、用好人才上所做的努力有了进一步的感观认识,“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这样的形式很好,让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充分体现。”
信息发布的快速化、无保留、广范围,是此次公开选拔工作增大透明度的另一有效举措。市委召开了全市公开选拔工作动员大会后,公选办第一时间发布了公告,笔试、面试、考察等有关事项及信息,除涉及必须保密的内容外,都坚持以最快的速度,在各新闻媒体及网站予以发布,保证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平等获知信息。
“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程序规范,工作到位。”市公选办监督组的胡成信如此评价此次公开选拔工作。作为一次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公开化、制度化的有益尝试,此次公开选拔工作无疑是我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