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厅上下紧紧围绕“服务转型升级、提高育人质量”的活动主线,着力做好调研和学习“两篇文章”。
从本月中旬起,省教育厅开展了“直面矛盾、研究问题”科学发展调研活动,党员干部主动走出机关,走进乡村中小学,针对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开展多形式的调研。委厅领导以身作则,每人领衔一个课题,围绕“服务转型升级、提高育人质量”的主线,着力研究解决“国有民办”学校历史遗留问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装备等12个影响制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也积极行动,以服务民生和服务经济转型为主旨,确定了40个重点课题。围绕这些课题,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同学们,你们的学习负担重不重?”10月15日,在绍兴市实验中学九年级(5)班的教室里,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关切地询问学生。为了解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推进情况,这一天,刘希平与省教育厅负责基础教育、教师管理、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一起到绍兴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上虞市春晖中学进行了调研。在绍兴县实验中学,刘希平一行分头听了3节课,观摩了全校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操场上跳绳甩动、球拍飞舞、毽子翻飞的景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最近几年,省教育厅在这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8月份,教育厅领导还与27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市民代表进行了坦诚交流。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党员干部纷纷走进基层学校,走进学生家庭,开展调研,思考对策。刘希平表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让更多的学校走到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使教育真正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与此同时,省教育厅确定的其它各项重点调研课题也正在有序推进。10月15日至16日,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延长学制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采取的主要措施。10月24日上午,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部分高校领导就自考助学规范管理进行了交流。同日下午,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主持召开了有效解决“国有民办”学校历史遗留问题的座谈会。10月13日至16日,省教育厅副巡视员何钧赴金华、丽水、温州就各地筹备改革开放30周年大讨论活动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实践,基础在学习。省教育厅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积极创设学习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了带头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良好氛围。
10月16日下午,浙江省赴广元灾区支教团事迹报告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浙江赴广元灾区支教团团长、浙江大学教授马建青等4位支教教师用朴实的语言,将他们在四川灾区经历的日日夜夜一一展现在听众面前,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全体干部职工接受了又一次精神洗礼。
“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讲座啊?这两位专家讲得真不错,下次还要来听。”10月20日下午,省教育厅的一位干部在走出报告厅时如是说。为了让全体干部全面了解当前经济大势,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省教育厅邀请了省农办原副主任顾益康、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作专题讲座。他们分别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两大主题,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了理论熏陶。
据了解,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省教育厅共将为干部职工送10道“知识大餐”,其中包括浙江省赴广元灾区支教团事迹报告会,以解放思想、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宣讲会,以中国教育规划展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为题的4个省内外专家理论讲座,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等内容举行的4个改革开放论坛。在此基础上,省教育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还将围绕“服务转型升级、提高育人质量”的要求,召开3次以上的集体讨论会。目前,各处室、直属单位均已完成第一轮大讨论。
通过学习、调研和讨论,省教育厅的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世情、国情、省情和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清醒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谋划浙江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切实地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变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教育工作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把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培养一切孩子和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努力为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育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