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培强优势,克服软肋,有所为有所不为。
经典案例:地缘交通优势使得苏州在接轨上海方面赢得先机,随着上海的重新崛起并将自己定位为国际金融贸易服务中心,苏州非常知趣地为自己制定了“错位发展”的产业政策,自觉地接受上海的辐射,转而向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基地的方向迈进。按照当地领导的话就是,“上海做的,苏州就不做;而苏州要做的,是上海不想做的”。苏州在制订产业规划时,正是这样遵循了与上海错位经营、配套服务的思路。一方面,苏州利用土地面积大,劳动力成本低而素质却很高,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效的政府服务等优势,形成与上海的互补态势。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苏州尽量避免在石化、钢铁、汽车制造等行业上与上海发生重叠。在此基础上,苏州发展起了以电子、IT业为主的新兴工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新材料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无独有偶,与苏州人同饮太湖水的无锡也提出了“把上海作为一个接点,对上海的产业进行配套,上海做什么产业,无锡就要有相应的配套产业”的发展策略,目前无锡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就是对上海汽车制造业的一个很好的配套。无锡人的目标是在长三角全力打造一个制造业高地。
核心提示:每一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经济基础,每一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弱势。如何审视自己,扬长避短,是一座城市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有专家分析,两座相邻的城市,一旦接近到城区对接、资源共享的地步,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支柱产业需要实现错位发展。错位发展的含义在于充分考虑到自然基础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对于城市格局与结构的影响,扬长避短、敢于取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王志欣/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