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温峤镇农民吴大伯去年因脑溢血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11.09万元,由于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出院时他只付了7.59万元,其余的医药费直接刷卡报销了。
这些事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改革开放前,我省农村医疗条件、医疗质量总体水平很低,大部分农村存在“看病难”问题。如今,全省有60多个县级卫生监督所设立了乡镇派出机构,覆盖1400多万农村人口。我省还按照1000至1500人配备一名社区责任医生的要求组建社区责任医生队伍,2006年起,我省开始实行每两年一次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制度。
已经在象山县城学校插班的梁林波同学,现在又回到了镇上读书。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每个新学期开始,都有不少“梁林波”从县城学校回流到乡镇学校。
2002年和2005年,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建设“教育强省”和把建设“教育强省”的重点放到农村的目标。2005年至2007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2亿元,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4项工程。2006年秋季起,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收学杂费。
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全面推进。1996年,我省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3年又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到2007年底,全省全部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制度创新,加速拆除城乡藩篱
让农民拥有均等化的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其他平等权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的。
今年的10月1日起,嘉兴市正式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也在发生变革。
嘉兴的创新之举,是我省对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的一次破题。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障碍,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最大藩篱。我省率先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深化强县扩权改革、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融合,使农民和市民一起,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6年,省政府明确各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并重点用于改善农村民生。2007年全省各级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的支出达41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预算支出96亿元,比上年增长29%以上。
科学规划,制度创新,公共财政的倾斜,使我省的城乡统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2007年,浙江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达到了68.2%,走在了全国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