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2月5日讯 一张将惠及全省广大农民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省农科院和11个市农科院(所)正在探讨建立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该体系注重产学研结合,以共建、联合、创新、服务为宗旨,将有效集聚科技资源,通过联合创新攻关、联合科技兴农、联合成果转化、联合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需求大大扩展,从最初的生产上保证供应,发展到生活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现在已经到了生态上的环境质量要求,农业科研肩负的责任大大拓展。”省农业科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我省乃至全国农业科研战线上的重要组成力量,大家都希望能以产业项目为导向,集成全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所的优势力量,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并使研究取得的成果,能很快地通过这个新网络实现应用和产业化。
创建一流现代院所、创新一流科研成果、创造一流服务业绩。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农科院围绕推进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综合优势,通过走下去、建基地、搞培训、结对子,指导秋收冬种,示范推广自主育成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深化科技扶贫结对等形式,主动服务浙江农业转型升级,支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受到农民群众和基层农技干部的广泛欢迎。
走下去,了解品种推广与科技需求。院党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研究所的专家先后到南浔、安吉、德清、龙游、萧山、绍兴、余姚等地农村,实地察看省农科院培育的“浙粳22”、“浙粳28”、“浙粳40”、“浙优12”、“钱优1号”等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情况,及需要改进的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在冬季作物上推广适合机械化收割的油菜新品种“浙油18”。
建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省农科院把科技优质与区域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目前为止,已在海盐、金华、上虞等2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生猪、葡萄、出口蔬菜安全生产GAP关键技术等23个院地合作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了全省农业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
搞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水平。院领导带领专家赴武义等地调研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到丽水等地开展科技二传手培训,组织了100多人(次)专家集中开展科技送下乡服务行动。此外,还派遣科技人员赴建德、象山等地推广实施优质柑橘栽培技术、现代设施栽培技术、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168人(次)科技人员深入临海、黄岩等地,开展柑橘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现场咨询活动。
结对子,开展科技扶贫帮困。他们与磐安县双溪乡的7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建立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关系,专家实地指导结对帮扶,并捐赠了35万元结对帮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