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有几票
农村党员的心思全在这里
事件回放:新中国“民告官第一人”
滔滔钱江水,潮起潮落。之江大地,“民主”的浪花奔腾不息,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奇迹。
1988年8月,温州苍南县农民包郑照因为不服县有关部门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处罚,把县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告官第一人”。这场轰动一时的官司最终促成了《行政诉讼法》的出台。
1999年《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我省行政复议制度进入了快车道。截至今年11月底,我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累计收到行政申请3.3万件,受理3万件,平均办结率为90%,及时纠正了一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近年来,在我省各地的法院,人们已开始习惯人民陪审员的出现。方雷是宁海县法院的一名普通人民陪审员,两年来他共参与陪审了200多件案子。2007年,我省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多达30990件,参审人员51507人次。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和监督。
与人民陪审员一样,人民监督员也成了我省实践司法民主的一大特色。2003年10月,我省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全国首批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省份,包括省检察院在内的26个试点检察院共选任人民监督员308人。仅一年后,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就扩大至全省97个检察院,共有966名人民监督员。
2003年12月5日,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5名人民监督员一致同意淳安县检察院依法撤销余某玩忽职守案。回忆当时的情景,人民监督员王木香对记者说:“我真切地感受到司法过程更透明了,离人民群众距离更近,也更加公正可信。”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省打破司法神秘化,逐渐透明、开放的30年。她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观念,法治、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理念犹如清新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事件回放:第一个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
浙江市场取向的改革起步早,经济体制转型进程较快,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不适应的问题更为迫切。依法行政在摸索中起步。政府也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转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法治政府。
上虞市率先办起“进一家门办成,盖一个章办好,收规定费办完,按承诺日办结”的便民服务中心,把政务公开推向一个新的平台;金华市率先创办“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统一核算”的机关会计核算中心,从体制上割断了机关单位与收费之间的利益纽带。
省委、省政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普遍推广并进一步深化。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市县都建立了各类办事服务中心,做到“一个门进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各地普遍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群众张嘴,政府跑腿”,是各级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大服务力度的写照。
为解决行政审批过多、过滥,时限过长、“暗箱操作”等突出问题,我省先后修改了与《行政许可法》不相符的规章66件,废止7件,11个市共废止文件2191件,涉及行政许可(审批)项目2562项,取消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558个。
“拍脑袋”决策,引来群众强烈反感;听取民意科学决策,问题就得到较好解决。2005年4月,省发改委把杭州市区江东大桥等9个政府投资项目正式向社会公示。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反对理由,都有可能导致这些项目停建。此前,我省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行为作了详细规范:“政绩工程”不能为所欲为,不断要求追加资金的“钓鱼工程”不能再随便“伸手”。
政务公开让公众更便捷、更充分地了解政府运作的相关信息,形成政府与民间相互理解、信任、合作的良性关系。2004年6月,杭州市出台文件规定,凡不涉密的政府信息,一律向社会公众开放;此外,公民也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获得所需信息,政府部门必须在20日之内对申请人作出回答。杭州市由此也成为继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全国第四个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立法的城市。
去年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开通用于促进群众与政府直接交流沟通的“浙江政务通”和“阳光政务信息服务热线”。同时,公众只要拨打114,即可查询各项政务信息、申请便民服务和进行投诉等。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的点滴变化让浙江人真切感受到了“阳光政务”带来的温暖;30年的民主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和巨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