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启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果,她的产生与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她的全部工作都包含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成果丰硕。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协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开展工作,以民主促团结,以团结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为浙江率先改革、率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已成为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组织建设空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体制构架更加完善
政治组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载体。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架构中的重要政治组织,其组织形式和组织功能是否健全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各级政协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和各界群众民主政治参与的新要求,始终把加强政协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组织功能,优化成员结构,为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迅速健全:目前,我省省级以下基层政协组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个发展到101个,使省、市、县(市、区)三级以党委为核心,人大、政府、政协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构架得以完备。机构设置日趋完善:省政协工作机构由原来的10余个工作组、5个专门委员会发展为11个界定清晰、设置规范的专门委员会;各基层政协组织依照《政协章程》,结合各地实际,规范了工作机构的设置,为各级政协有力、有效开展履职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委员队伍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之初,我省各级政协委员仅5985人,且界别分布极不均衡;而今,全省各级政协委员达24078名,基本囊括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各界代表人士在政协组织中的比例适当,非公经济等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被及时吸收进入各级政协组织,有的还担任了政协主要领导职务,十届省政协委员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比例达11%,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特点,保证了不同阶层、不同界别、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够在政协组织中得到及时充分的表达。
二、工作思路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界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维护、巩固和发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各级政协以恢复、活跃和开展政协各项工作为重点,着力协助各级党委落实政策、拨乱反正,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新时期,各级政协组织注重把握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框架中的地位,提出了“到位而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工作思路。新世纪新阶段,我省政协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献策不决策、立论不立法、议政不行政、宽松不放松”的工作方位,“服务大局有高度、建言献策有深度、民主监督有力度、团结联合有广度、自身建设有强度”的工作目标和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组织的自身建设要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省各级政协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按照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总要求、“四位一体”总布局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围绕核心、服务大局、注重民生、真情履职“四句话”的工作要求,确定了着力做好优化政协履职环境、增强政协组织功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三篇大文章”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大力弘扬“和谐、协商、兼容、创新、求实”政协文化的工作理念,以更加清晰、明确、务实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三化”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国是的重要保障。30年来,我省各级政协始终把加强“三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推进工作经常化为起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规范运作为基础,以程序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协助党委促突破:五届、八届、九届省政协,积极协助中共浙江省委于1987年、1999年、2004年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为省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建言献策。立足自身抓配套:仅九届省政协就先后制定修订了六大方面30多项制度;十届省政协继续在完善上下功夫,实施“三个一批”工程,确保政协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范可守、有序可循。务求实效抓落实:近年来,省政协先后配合全国政协就《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围绕《政协章程》的修订开展调研检查;先后4次参与省委组织的政协工作调研督查。同时,认真抓好自身配套制度的落实,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防止制度虚置。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石,以《宪法》、《政协章程》为依据,以各级党委重要文件为支撑,以政协各项配套制度为主干的较为完善的政协工作制度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四、履职载体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方式更加丰富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顺应了社会进步、民主发展的时代潮流。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协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履职为民的新载体,深入推进协商民主的新实践。政治协商的平台日益扩展:以全体会议为全面协商平台,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界别联组讨论、专题座谈等协商议政形式不断规范;以常委会议为专题协商平台,主题与非主题相结合、协商讨论与调研视察相结合、通报情况与双向交流相结合、委员建言献策与扩大公民直接有序政治参与相结合、专题协商与听取专家讲座相结合等多种议政建言形式不断完善;以专门委员会为对口协商平台,与党政部门的经常性协商日趋活跃;以专题协商会为重点协商平台,进一步搭建政协委员和党政领导直接协商议政的新载体。民主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以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为重点,逐步提高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有效发挥人民政协的整体优势;建立“听证会”、群众旁听政协常委会议新机制,把政协民主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创办“政协视线”电视专题节目,实现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优势互补。参政议政的渠道不断拓宽:健全完善“党委出题目,政协做文章”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领办提案、政协督办提案、“三见面”现场办理提案、提案办理“回头看”和民主评议、网络征集提案线索和直播提案办理等多种提案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设立“民情热线”,认真倾听民声,及时反映民意,广泛集聚民智;设立33个界别活动组,建立专委会联系界别活动组制度,积极探索界别视察、界别委员约谈等发挥界别作用新途径。30年来,仅省政协就先后提交提案19300多件,形成各类调研视察报告700多份,编报反映社情民意政协信息4000余期,受理各类民情反映24000多件,有力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政协工作的丰富实践,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把发扬民主与加强团结统一起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必须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机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形成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的有机结合,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政协承载着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新使命,承载着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任务,承载着各族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