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21日讯 一封感谢信日前寄到杭州下城交警大队三中队。信中写道:“自从社区里来了交警队,我儿子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缴纳罚款、办理相关手续。哪里的车没停好,哪里老是有人按喇叭,我和交警一说,他马上来管。我们几个老人在晒太阳的时候,管理站的同志总要我们注意交通安全,真是贴心哪!”信的落款是:“杭州灯芯巷社区老居民”。
老人们在信中所说的,是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设立的全国首个交通管理服务站。如今,这种创新的交通管理服务站模式,被市民称赞为“社区里的交警队、家门口的车管所”。截至目前,杭州在城区范围内已启用50个交通管理服务站,大多设在居民较为集中的社区、街道办证中心或人流密集的大型超市、商场。
“行路难停车难”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同时也是最难根治的“城市病”之一。今年11月,杭州老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6万辆,比2002年5月1日放开小型汽车上牌控制政策时翻了两番。交通管理服务站诞生的初衷,就是让警力下沉,让居民直接在家门口办理驾管业务,少开车上路,节省道路资源,缓解行路难、停车难。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灯芯巷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屋内人头攒动,很是热闹。年底到了,服务站里的管理人员正忙着给社区居民办理IC卡清分、驾驶证换证等各种手续。
居民沈健康几分钟内就办好了清分手续,高兴地对记者说:“再也不用大老远往交警大队跑了。”交警徐剑强忙得来不及接受记者采访,把一堆服务资料塞给记者说,都写在上面了。
交通管理服务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业务涵盖了驾驶人管理、交通秩序维护、法制宣传和事故处理等4个大类、18项管理服务内容。为与社区居民上班时间错开,交警服务站选择在周三、周四、周五晚上及双休日全天开放。
杭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晋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年,杭州市共有192万起非现场执法,这些被处罚的车辆,驾驶人要从住处到交警部门去接受处理,再从交警部门开车去银行缴纳罚款,再回到住处,要在路上出车3趟,停车两次。现在有了社区交警服务站,停车和上路的空间和时间都可“节省”下来。
交管服务站建设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今,交通管理服务站功能变得更全面,更具服务性。
为把交管服务站打造成新的宣传阵地,交警也向片警一样走进楼道,到居民家中开展宣传。他们利用社区内部网络、社区电视、QQ群向居民及时传递有关交通管理信息。同时,与辖区大型单位、商场协商,利用单位的大型LED广告牌,或者制作活动宣传架进行法制宣传。服务站里的交警把居民的需求一一记录下来,想办法、出点子解决,再在50个服务站推广服务。
采访临结束,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朱雅仙又说起灯芯巷幼儿园发生的一件事:“以前也一直有交警护园,但有时候临时有什么事情,比如明天秋游,大客车要临时停靠,一时联系不上交警,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好了,一个电话,交警就会帮你办好许多事,还给孩子们上课讲交通知识。小朋友都喜欢上这些大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