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委员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01月16日讯
昨天下午的讨论会上,省政协侨联界的委员们被林东委员的一个话题吸引住了,身为绿盛集团董事长的林东最近给自己揽了个活——和9个大学生徒弟一起创业。
大老板还要重新创业?“我的9个徒弟都是大学生,我想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创业者,手把手教他们。我们想开一个高档物品的连锁店。”
大学生都是“穷光蛋”,那大老板和大学生怎么合作法?林东介绍说,合作公司的注册资本是300万元,连林东在内的10个人都做上股东,300万元由林东先掏出,借给他们。
2008年8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委任林东为主席,经常跟大学生交流的他,看到大学生就业难,林东心里特着急。这次他的议案,就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
他带着自己和徒弟们的《创业计划书》前来,就是准备说服更多的企业家去当“创业指导师”,也说服更多的高校领导聘请“企业家创业指导师”。
“企业家——这可是全国的稀缺资源、我们浙江人的优势啊!浙江靠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浙商的资源和优势,需要寻找到更高素质的年轻一代,由他们传承下去。”
林东说,他看到这两年越来越多高校也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但是高校老师大多自己也没有创业过,哪来的经验教给学生呢?
这话一说,一起开会的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郑岳青委员马上插话:“我自己体会很深,大学教学中,同学们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经验。我在授课同时,也常常邀请企业家来讲座。”郑院长还干脆在现场拉起了“赞助”,欢迎更多的企业家到宁波大学讲课,带徒弟。
但在林东委员看来,企业家受邀到高校讲座固然好,但还没有达到他真正的“目的”:正式名额。这代表着对企业家群体的尊重。
林东说,“浙江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和高校的教学资源是否可以结合?高校腾出一部分正式教授的名额,高薪聘请资深成功企业家给创业班的学生授课。”
力博集团总裁骆越峰是个海归企业家,他说,自己在国外读MBA时,导师就是芝加哥银行的前任副总裁,“很多企业家都成了高校的教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
他们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最后卡在了高校体系和企业体系的互不相容上:草根出生的企业家,真能被高校破格聘为正式教授么?
缓解就业难,请看这几招
建立毕业生就业中间平台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系副主任王珂委员说:对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要进行“本科后教育”。“不妨政府出一点,企业投一点,个人付一点,大学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岗位和部分经费,对大学生进行毕业后的延伸教育。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们自己愿意付出的培训费是500元左右。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间平台的建立,我相信能达到毕业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在团省委的提案中,他们是将毕业大学生的培训“场所”直接设置在了企业:毕业大学生去企业“见习”,可以拿到基本生活补助,积累工作经验;而企业则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准确“考察”处于“见习期”的大学生。如果真是可造之才,企业会放弃吗?
去年下半年刚刚从杭州团市委书记调任建德市委副书记的董悦深有感触。早两年杭州软件业人才需求大,可不少刚毕业的本科生却又一下子不能上手编程做项目,于是杭州团市委和有关机构联合,一边办专门的培训班为毕业生提供知识“升级”,一边又安排他们直接进企业参与项目,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都说学以致用,可如何让大学生真正学了能用,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大学生就业就不会再难。”
借鉴英国推行国家实习计划
也有人提到了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国家实习计划。记者了解到,本月10日,英国政府官员宣布,政府计划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培养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
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大臣约翰·德纳姆证实,将安排毕业生前往一些公司“实习”,毕业生可能拿到全额薪水,他们的报酬还会略微高于政府给予学生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总和。
德纳姆认为,“国家实习计划”能为面临“困难时期”的毕业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获得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最终,实习生将变得更加称职,其中一些人能获得正式工作,企业可不想错过好员工。”
目前,英国政府也正考虑出资支持这项实习计划。而英国巴克莱银行和微软公司等4家知名企业已决定加入“国家实习计划”,一些公共部门、慈善和志愿者机构也收到参与邀请,随后也可能加入。
去基层,当村官挺磨炼人
2006年7月当上永嘉巽宅镇小坑村村委会主任时,章文琼成了名人:“海龟+硕士”跑到山沟沟里当村官。小伙子成了偶像,一些大学生也跟着下基层、当村官。昨天,年轻的省人大代表章文琼再次谈起大学生就业到基层时,连说:“好事、多磨”。
“基层能够锻炼人,让人看问题更成熟、处世更宽容,也能为未来积累更多的经验。”两年来,修马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搞养殖……年纪轻轻的章文琼干劲十足,让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也因此收获了许多朴实的情谊。
六所高校调查显示:
半数大学生遭遇就业难
“你觉得就业形势如何?”“你认为何时进行技术培训最合适?”“你认为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什么?”“若是自费,可接受的经费是多少?”……去年下半年开始,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在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最终数据让人惊讶:浙江高校大学生遭遇就业难的人,居然达到了49.91%。
去年11月,团省委学校部也就此话题,在全省八所高校中随机抽样调查就业创业的意愿。1000份问卷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不易,创业更不易。
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沈传缘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她讲了一件他们学校的事:“今年我们工大一共有40多个岗位拿出来招聘,一共有2400人来应聘,还有不少名校的硕士生来应聘我们后勤集团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确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