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二月的浙江大地,谋求创新的脚步早早地响了起来。
“浪莎针织”等30多家义乌企业的代表,专赴浙江大学,与机械、电子、材料、医药、农业等领域的40多位专家面对面交流,一举签下了共建浙江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小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合作等12个科技合作项目;
庆元县刚刚敲定了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建生态科研中心的合作项目,为生态经济发展寻求科技支撑;
文成县领导带队走访浙江师范大学,共商建设五大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2009年的浙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的节点。
2009年的浙江,早发的春枝却已经写下了用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用自主创新化“危”为“机”的信心篇章。
在危机面前,政府积极行动,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省政府2008年正式启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今后五年浙江要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到2012年实现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活动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五个翻番”,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明确的目标,折射出我省坚持走创新大道的决心和信心。省政府还首次提出整合省级现有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新增2亿元,设立总额为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节能减排。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省主要领导带队走访了清华大学、中科院和工程院,与科技部建立省部会商制度,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在杭成功召开。这些会议和活动的举行,进一步深化了我省与大院名校的合作,促进集成利用更多省内外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环境。
基层创新工作,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重视:杭州市设立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宁波市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温州市启动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提升行动,编制了19个行业具体方案;湖州市、台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创建科技强镇(乡)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
搭建“暖棚”,千方百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从快从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使其尽快享受国家减免税扶持政策;制订《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落实研究开发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和实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购买或获得国外专利使用权……
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着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今年我省将启动培育50个创新团队,对每个团队每年资助100万元左右,连续支持三年。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及部分国家级高新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外人才的影响,积极吸引留学生和外籍专家来浙江创业。继续推进钱江人才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计划,支持留学生、研究生、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创业创新。
推进自主创新,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载体。又一批省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列入加快培育的工作目标;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3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即将启动建设;工业自动化、磁性材料、环境保护等3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正在筹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带来的严重冲击,“科技帮扶促调行动”全面启动:浙江大学确定在未来1年时间,组织100家创新服务机构、100个创新服务团队,围绕我省20个重要区域特色产业,与1000家企业结对,开发、转移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助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大科技人员正积极深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支持企业引进、转化和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参与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在危机面前,我省企业扬帆起航。在去年前三季度原材料价格每吨涨千元的情况下,义乌易开盖实业公司利润同比增长42.73%,靠的就是每年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每年研发核心装备10台套以上的创新能力;掌握LED生产核心技术的余姚市宁波佰仕电器公司,生产订单已排到了今年底。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而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利润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大幅上升。其秘密就在于这些企业近几年把目光转向自主创新,注重科技投入,实现了转型升级。
早创新,早转型。在危机前倍觉自身产品和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到创新的力量。在2008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其中一场国家863计划成果的对接会,省科技厅为30家企业预留了位置,结果总共来了200多家企业,而当天下午的国防科技系统和浙企的对接会也是场场爆满。
走在创新的大道上,浙江经济正朝着科学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