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发掘现场
泥质女陶俑栩栩如生
越窑虎子精美绝伦
浙江在线04月03日讯
4月2日,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公布了在该市甘霖镇上高村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出土的40多件三国、两晋时期文物,其中在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男一女两尊泥质陶俑,成为本次出土文物最大的亮点。经省考古所研究员胡继根确认,两陶俑均为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文物,是浙江省内纪年墓考古的新发现。
据悉,这是嵊州市自万年小黄山遗址发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达20余亩,出土文物中有越窑青瓷盘口壶、青瓷罐、青瓷虎子、青瓷洗等,品相完好,精美绝伦。
据了解,3月10日,嵊州市文物普查队在调查古墓葬群情况时,在该市甘霖镇上高村口正在建设的石坪村自然灾害户安置小区工地上发现了“鱼”形古墓砖。普查队员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砖块为古墓砖,而且种种现象说明,此地已有古墓葬被盗掘的迹象。该市文物专家对露土砖块进行认定,发现现场遗弃的古墓砖年代为三国和两晋时期,比对普查资料,确定附近20亩土地的范围为古墓葬密集地。
由于地质灾害户的房屋动工在即,该市在做好现场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建议进行抢救性发掘。
当地村民向记者反映,过去这里确有许多古墓,早些年平整土地,已在墓上铺了很厚的泥土,加上多年种植作物,从表面上看,人们根本不会知道这块平整的土地下有古墓群。
3月19日起,该市文管处组织考古发掘队进驻划定的范围,一面发掘已遭盗掘的古墓,一面挖探沟全面查清古墓分布情况。到昨日为止,这一区域里的七座古墓已全部发掘完毕。
据专家介绍,这七座古墓,包括东汉晚期砖室墓二座,三国吴宝鼎三年砖室墓一座,西晋砖室墓三座,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墓一座。
有趣的是,七座墓的平面均呈“凸”字形,长度四至七米不等,建有排水沟,有的墓室地面上还铺有方形的地砖块。从现场看,每座墓的朝向又各不相同。古墓的发掘,使大批文物重见天日,且出土文物大多保存完好,其中有越窑青瓷盘口壶3件、青瓷罐2件、泥质陶俑2件,其他青瓷虎子、青瓷洗、青瓷耳杯、青瓷碗、青瓷碟、泥质陶灶、泥质陶盘、泥质陶碟、泥质陶小罐、滑石猪、铜镜、铜钱等共40多件。
在其中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男一女两尊泥质陶俑。男陶俑头部完整,似束发带冠状,面部轮廓及五官较清晰。女陶俑上半身都比较完整,头部、衣领和双手的安放浑然一体。
据了解,考古界将古墓分为纪年墓和非纪年墓,纪年墓就是随葬物和墓砖上有相关年号的记载,非纪年墓就不能直接从随葬物和墓砖上辨别出具体年代。可喜的是在陶俑及古墓砖上,考古人员发现有“天监三年”的字样,这让省考古所研究员胡继根十分兴奋,他获悉后专程从杭州赶来考察。据他介绍,此前我省只在萧山发现过非纪年的瓷俑,这次在纪年墓中发现梁天监三年泥质陶俑,在省内尚属首次。
从随葬的时代和墓主的生活特征来看,出土的文物多为古代有身份和有地位的人员。嵊州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张恒说:“这些墓葬反映了三国两晋时期有许多名人在这里居住过,也反映了嵊州古代人物文化和生活的底蕴。”他表示,这些青瓷器的出土,对于研究嵊州的青瓷器文化以及嵊州的文化底蕴有较大的文物价值。
40多件出土文物,多为越瓷中的豆青釉品种,色泽滋润,属上乘之作。张恒表示,这批汉、六朝古墓的发掘为研究嵊州汉六朝时期历史文化和越窑青瓷提供丰富实物资料,充实了嵊州文物库藏,也为今后嵊州博物馆提供宝贵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