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4日电(许群 何徐麒)近日,家住杭州永康苑46幢的吕女士面对着"中凯22东方红街"的楼书发愁,要不要购买自己并不中意的一套房子,来换取儿子更轻松地就业,成了吕女士心头的一件大事。吕女士担心万一买了房子,开发商却突然变卦,那该如何是好。
"另类促销"层出不穷
就在今年三月初,房地产企业中凯集团(以下简称"中凯")在多个城市宣布,将为其业主子女的就业提供总额为2000多万元的奖励。根据"中凯"的"买房换就业"方案,从当月3日起到明年3月31日止,只要是"中凯"签约业主的子女,如果是尚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即可申请该专项资金。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中凯"即给予用人单位不超过5万元的资助,用于支付该学生一年的薪资及各项保险费用。换句话说,用人单位可以免费雇用该学生一年。
事实上,最近一个月以来,房地产开发商的"另类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在"中凯"推出"买房换就业"后不久,也有一条新闻随之广见于各大媒体。江苏泗阳县一家房产开发商打出广告,称购房户的子女如果要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就读,中考可以加15分。而泗阳这家中学则表示不太清楚这件事,所谓的"买房加分"只是开发商自己的炒作。也有网友在网上直斥其为假新闻,是开发商为了扩大知名度而炮制的一则促销软广告。
近期还有媒体报道称,某房产商推出了"耳目一新"的营销手段--买房送美女:要求购房者为单身男士,购房成功后,楼盘销售人员会为购房者牵线当红娘。万科也在最近推出了"买房送加油卡"和"买房送100斤橘子"的活动。
有好事者留心看了3月份的各地房产广告,发现这种"买就送"的促销手段可谓屡见不鲜,房产商从买房送毛驴、送轿车、送奶牛,再到送钻石、送工作、送菜地……有网友评论这种现象,说白了就是炒作。
"买房换就业"引坊间热议
"买房换就业"这一房产促销方式在上海、杭州、南昌等地均引起了坊间热议。一种观点认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买房换就业"不失为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成功率的一种"创新",一方面促销了房产,另一方面也可以赢得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买房换就业"不过是开发商的一种促销手段,而且该方案执行起来麻烦多多,存在许多法律和道德空白,并不是大学生就业的好选择。
"房策天下"网的网友baofengluo认为该方案真正实施起来其实效果未必就比降价促销的好。"难道说家长拿着百十万买房子就是为了给子女找个工作?再说了,也没有哪个家长觉得孩子这样拿工资会脸上光彩。"互联网上不少评论基本上都赞同baofengluo的观点,"各出奇招"、"一种噱头"、"变相促销"是大部分网友对"买房换就业"的观感。
品牌营销专家陈真诚发表看法,认为这是开发商的炒作做秀行为。在他看来,实际上,这件事可以这样来看:"能买得起房的人,可能基本很少人需要开发商帮他找工作。"也就是说,开发商其实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开发商知道不需要为兑现承诺承担多大的成本,更不需要花多少钱和时间以及精力。
部分用人单位则表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第一位的,至于是不是因为这近5万元的资助就录用,关键还是看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能达到录用标准的,即使没有资助公司也会录用,不达标的就算给再多也不一定会录用。
房价过高成问题症结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一位教授表示,就该事件本身而言,"买房换就业"或者其他类似的"另类促销"手段,仅仅作为一种促销方式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以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基本上都和合同承诺不能实现或者是虚假承诺等有关,这类促销方式由于考虑得不周全,往往会导致后续的纠纷。
比起"买房换就业"本身的问题,这位叶姓教授更关心这一事件背后体现的东西。在他看来,尽管房地产价格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回落,但相较国民收入水平仍然过高,这是导致"变相促销"出现的主要原因。年初北京市社科院发布的《北京蓝皮书》也支持房价过高的观点,他们认为房价还应下跌40%到50%。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在参加某讨论时也表示,现在房地产的交易量之所以萎缩,核心的问题还是价格太高。
易宪容还举了深圳的房市为例:"深圳2005年是6000块的房子,到2007年6月份的时候翻了起码两倍以上,也就是说现在房价虽然不是回到了2006年那种6000、7000、8000,只不过说现在的价格比2007年的高点是跌了30%、40%,甚至有的跌了50%,正因为跌了50%,住房的需求才慢慢地显现出来。大家可以看,最近深圳的房子销售比其他地方要好。"
换句话说,目前"买房换就业"不过是房产商变相降价的措施。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房产商并不希望房价下跌过快过猛,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变相促销"提高房产的销售量,回笼资金。叶教授也进一步表示,他认为不管降价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哪怕是"买房换就业",只要是让利给消费者的措施就值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