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这几天,瑞安市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的执行董事张达胜为科研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一家民营研究院的主管人,他必须尽快实现科研项目盈利。
瑞安是“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高分子合成材料行业繁荣,有华峰集团这样的领军企业,更有大量中小企业组成的优势产业集群,若论生产能力,可领一方风骚。但说科研投入,却显得有些不足。随着国家级科研单位的合作门槛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规模、科研能力的匮乏愈加明显。瑞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方杰感慨道:“瑞安这样经济繁荣的县级市,也常常难入部分国家级科研单位的‘法眼’,更遑论普通的中小企业。”
然而,当地12家塑料薄膜及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组成联盟,却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在今年2月13日共同建立瑞安市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研究院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12家企业以资金持股70%,并由华泰集团董事长尤作虎出任研究所董事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则用经过市场价值评估的科研项目以及技术力量,作价入股30%,并指派人员出任研究院院长。
与国有、集体所有研究所不同,高分子研究院从成立之初便采取独立经营。身为华泰集团副总裁的张达胜说:“除非是新的企业注资加入,现有的企业联盟不会给予我们任何的资金支持。”这意味着研究院如果不能尽快达成项目盈利,下一阶段的技术研发便面临困境。对此,张达胜坦言“压力很大”。
压力之下,研究院展现出极高的效率。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到正式运营,仅仅花了4个月时间,其中用房装修和设备调试的耗时甚至不到半个月。与此同时,研究院还组建了市场信息部门,开展市场调查,确定项目的研究方向,并积极推销研究成果。
目前,研究院已就可降解圆珠笔、缠绕膜等先期产业共性项目进行市场论证,欲采用估价入股的方式,吸引其他中小企业投资,共同组建实体公司进行运作。不出意外的话,这批先期项目将在年内产生效益,并为后期跟进的项目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张达胜表示,研究院下一个目标是总投资额约3000万元的药用包装多层共挤复合膜应用技术。资金到位,便可从国外引进技术、人才和设备,开始项目攻关。
温州市科技局综合管理处处长郑征宇表示,瑞安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的发展前景尚难定论,但如果能够实现自主发展,就将为瑞安高分子材料行业带来持久、强劲的科技研发动力,进而形成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并为中小企业的科研发展带来有益经验。
民企联合又一创新
在瑞安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的采访中,一个问题困扰着记者:在温州这样一个特定区域内,以企业联盟发展科研的意义何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曾是改革开放弄潮儿的温州,在一定程度上仍依托着由中小企业所组成的优势产业集群为发展主力,“低、小、散”仍然存在。当各地纷纷以大型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引领技术潮流的时候,温州如何借力中小企业开拓科技优势?
客观分析,中小企业在科研攻关上有先天不足:面对大型技术攻关项目,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资金规模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科研机构不断提高的合作门槛等,也是中小企业搞科研的不利因素之一。
而瑞安市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企业联盟式科研的出现,就是解决难题的尝试,让12家中小企业结成联合体,当12个100万元汇集在一起的时候,量变导致质变。通过联盟形式,得到国家级科研单位的资质认可。而且他们还具有多方监督,公正、透明的管理、运作模式,更利于发展出一条以盈利促研发的健康产业链。
联盟合作让中小企业扬长避短。不论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是否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单是这种机制创新就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