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4万名员工的民营企业宁波申洲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申洲国际),始终专注纺织制衣主业,企业多年来不惜巨资投入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管理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核心竞争力。面对金融危机这个企业不仅毫发无伤,而且如鱼得水。
今年一季度,在国内纺织行业大批企业效率明显滑坡的态势下,申洲国际的销售、利润和税收均保持30%左右的增速,生产订单已经排至明年秋冬季。各个车间机声隆隆,满负荷运转,年初以来企业还新招收员工4000多名。
"中国纺织业的制造优势20年内还没人能赶上"
宁波申洲国际集团从1990年138人的服装小厂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每天生产200吨布、日产服装50万件、年销售额50多亿元,织布、印染、绣花、制衣纵向一体化的国内最大纺织制造企业。
董事长马建荣说,从事服装业二十年,就在2008年的头几个月,他和他的整个班子第一次产生了动摇和迷茫,甚至一度以为企业"要完蛋了",在中国搞纺织业没有希望。
"过去企业一直是政府的'宝贝儿子',但是2008年开始感觉到政府对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欢迎。有人认为宁波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纺织业是落后产能、淘汰产业,人多、污染也多,最好不好在宁波搞了,我当时心情非常苦闷。"
人们对纺织业看法的变化,加上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取消、银根缩紧等因素影响,许多人劝马建荣把企业卖掉,去收购造船厂或者造五星级宾馆。"企业卖了,我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三四万人的员工怎么办?好不容易抢来的国际市场份额怎么办?"
专注主业的马建荣是一个"制衣狂人",非常热爱自己从事的纺织服装行业,"我象女性一样喜欢逛街,喜欢买衣服。有一次在日本的一家女性内衣专柜站了两个小时,研究产品质地和做工,差一点被店员当作'变态狂'。"
为找出路,马建荣带队去了河南、四川等省实地考察劳动力情况,又去东南亚了解竞争对手的投资环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纺织业的制造优势二十年内还有没有一个国家能赶上。
他的依据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出来,这些人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生产,带动家乡逐步实现工业化;而东南亚一些新兴的纺织产业转移目的地,虽然工人月工资只要40美元,能源廉价,棉纱价格甚至低于中国的棉花价格,但工人效率是中国人的一半,产业链不成套,无法生产中高档服装成衣。
考察回来之后,马建荣毫不犹豫的再次投入4亿多元资金扩大规模、加快技改,"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主动放弃这种优势,太可惜了。"
坚持将利润的一半以上投入搞技改
"世界一流的设备"是申洲人的骄傲。一些前来参观的新加坡业界同行曾对马建荣说:"下次'打死我'也不来看你的工厂。不看,我们还有信心来竞争;看了,没有方向了,回去不知道怎么搞了,我们不可能投这么多钱来搞。"
1997年,申洲国际曾经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局。但马建荣顶住董事会的压力,当年花几千万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针织大圆机来代替普通的国内台车,又从上海引进几个染色和织布的专家,技改为企业赢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后两年企业的销售和利润都以30%的速度增长。
申洲国际尝到了技术改造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以前坚持将所有利润的60-90%都投入技改,2005年上市以后,每年仍然把50%的利润用于技改。仅最近五年,申洲国际用于引进设备、技术改造的投入就高达20多亿元。
每年将企业绝大部分利润用于技术改造,充满了风险,但收益是巨大的。1998年马建荣几乎用企业一年的利润,一次投入280万美元购置了意大利生产的拉毛机,机器引进后,由于客户对生产这种新型面料信心不足,没有人下定单,机器两年空置,巨资买的设备差点变成一堆废铁。但经过两年的市场开拓,这种新型拉毛面料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客户一个定单就是一千万件,供不应求,为加快生产,公司一度不得不从意大利紧急空运设备到宁波。至今这种产品还占公司年销售的20%左右。
据了解,目前申洲国际从事与科研相关的人员有上千人,公司建成一流的面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每年面料新产品开发能力达1000个以上;公司的技术装备整体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管理中每年"抠"出数亿元的利润
纺织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粗放式的管理转向集约化管理,也有很大效益潜力可挖。
马建荣说,企业2008年有5个亿的利润,一大半是从"精耕细作"中"抠"出来的。
他向记者算了一本节能降耗、压缩成本、向管理要效益的明细帐:
――蒸气价格去年从每吨118元窜到260元,企业通过工艺改进,节约30%的用气量,仅此一年省下了2000多万元。
――企业投入5亿元引进低能耗、节能型染色设备,染色工厂的用水量降到普通印染企业的四分之一,一年至少节省水费5000万元;由于耗水量减少,染色化工原料和助剂一年还能省下3000万元左右。
――利用先进设备进行标准化生产,如通过电脑分色仪可使染色准确率达99.9%,而一般的印染企业准确率连70%都不到,仅次品率的降低一年节省也将近6000万元。
――手工剪裁过程中的面料损耗一直困扰服装企业,2007年企业引进意大利和美国的自动裁床,从制图到裁剪一体化电脑操作,用料省了15%以上,每天给企业省下15吨布,一年至少节省一个亿。
――采用条形码管理代替人工搬运堆货以后,物流中心的差错率从以前的3-4%一下子降到了零,一天可以少浪费7吨布,一年又节省下来5000多万元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交货期就是灵魂。"马建荣说,现代化管理除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形成同行难以匹敌的价格优势以外,还大大加快了交货速度。传统的服装企业靠电话、传真等手段联络布置生产,一般交货期120天,而申洲国际只要30-45天,这为企业和客户都赢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专题】转危为机 勇立潮头——浙江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