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0日讯
去年舟山对定海城区14家民营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总投资1504万元。但最近发现,一些建成区村办农贸市场改造后,因体制问题导致管理跟不上,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成为创卫进入冲刺阶段后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就此,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城区民营农贸市场整治改造总结会上,城区民营农贸市场整治改造领导小组负责人说:“自己能管好就管好,管不好就想办法委托掉,花大钱进行改造了,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现状:赤胳膊穿西装
“看得出来,这垃圾堆堆了不是一天、两天,至少有半个月了……”前不久,在对创卫工作的暗访中,创卫办相关负责人在定海甬庆农贸市场检查时表示,这是“赤胳膊穿西装”,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是菜场的管理人员疏忽,根本还在于管理体制问题,亟待改正。
记者走访了参与创卫的几大村办农贸市场,发现情况不尽如人意。
普陀大干农贸菜场,崭新的市场内,积水满地,很难下脚;而定海甬庆农贸市场亦是如此,经营户菜叶乱丢,车辆乱停,地面湿滑,厕所有时很难落脚;在定海东湾农贸市场,经营户乱丢菜叶的习惯还是存在。
“改造一新的菜场,等于又返回到垃圾菜场去了。”正全力抓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的定海工商分局副局长吴宏辉,看着菜场因管理不善、软件跟不上又返回到以前的“垃圾菜场”,显得很无奈。
据介绍,商品摆放不整齐、周边垃圾污水满地、过道杂物乱堆等现象,已经成为这些村办农贸市场的通病。
根源:管理机制难以突破
“我也是实在呒没办法,每年花费6万元聘请6位管理人员,2位专门负责地面保洁,还是管不好。”说到菜场的管理现状,甬庆农贸市场的举办方、甬庆村书记殷志棠也显得很无奈。
殷志棠告诉记者,甬庆农贸市场去年11月份改造完毕,水、电全部重新安装,每个摊位都有一个插座,原本是为了经营户的方便,现在反而成了累赘,成了方便经营户乱用电。“洗衣服也拿到菜场里,电饭煲也拿到菜场烧,统认为是集体的东西,大家统好用。”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集体的体制导致了很多矛盾纠纷的产生,包括经营户仗着是本地居民理应享受集体给予的优惠,根本不听管理人员的话。
菜场管理人员王财根说,菜场的自来水龙头经常是开着的,下面盆也不接,水全流到地上,弄得落脚不来。另一名清洁人员则直言:“经营者素质太差,经常直接就把垃圾扔出来,有时候墙壁上扔了一塌糊涂。去管管,反而被经营者说‘扫介清爽做啥’。”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定海东湾农贸市场。据菜场管理人员反映,仗着是当地村办的菜场,村民进场后,有时根本就不听管理人员的劝导。
破解:市场化运作或由职能部门托管
“我也忖不出有啥好办法,顶好承包掉,又怕村民有意见。”甬庆村书记殷志棠有自己的担忧:由于是集体的,经营户享受了较多的优惠,如经营户做执照的费用等都是村里贴的。一旦承包后,经营户不仅享受不到优惠,可能摊位费及相关的管理费还要提高,经营户肯定会怨声载道,而摊位费等费用的提高,菜价很有可能也会水涨船高。
殷志棠的担忧不无道理,但集体包办体制的弊病又显而易见。正如在城区民营农贸市场整治改造总结会上所总结的:迫切需要采取一种新的科学监管方式,对完成改提后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否则改造提升的成果无法巩固。
如何破解此难题?工商部门认为定海海龙市场内部管理机制可供借鉴,建议村办农贸市场可以承包给市场管理经验已相对丰富的民营市场举办者,走市场化运作道路,这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据介绍,海龙市场在管理中采取管理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在制度上,与经营户签订承诺书,如不服管理或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在警告、书面通知后还不改正的,将进行张榜公布,甚至取消下年度的进场资格,以提高经营户的素质;同时,市场举办者站在经营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推行人性化管理,如中秋、过年等节日,送上一份礼品,每年评选优秀经营户年底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在总结会上,有人提议可以尝试温州瓯海的“托管法”。据了解,温州的农贸市场整治也遭遇了硬件完成后软件跟不上的问题,最终启用了市场运作托管方案。即根据平等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由该局下属单位瓯海红盾职工技协服务部与市场举办单位签订有偿托管协议,接替农贸市场日常管理工作,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服务部再招聘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并用信用监管等长效机制进行监管。
“5月份省里就要来检查,而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需要时间,现在我们只能启动一场一整治方案。”据介绍,目前工商部门有意在村办农贸市场中引入信用监管考核机制,将市场管理列入村委会的考核内容,实施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