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椒江4月26日电 在绝迹多年之后,东海再次出现“正宗墨鱼”的身影。这是台州实施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活动最可见的效果之一,它使受过度捕捞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4月份以来,在椒江大陈海域进行蟹笼作业的渔船每天都能捕获10余只曼氏无针乌贼,规格为胴体长10厘米至12厘米,体重150克至200克。据初步统计,到目前已捕获这类乌贼300余只。这说明大陈海域曼氏无针乌贼人工放流已初见成效。
曼氏无针乌贼俗称“正宗墨鱼”,曾是大陈渔场的四大海产品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陈周边海域最高年产这类乌贼达2489吨,但由于受滥捕滥捞、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导致这一品种在大陈海域乃至在整个东海区范围内的数量严重衰竭。近年来,在大陈海域作业的渔民已见不到它的踪影了。
从去年5月开始,为逐步恢复大陈海域的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台州首次将100余万粒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运到大陈海域挂于空网箱中自然孵化,开展人工增殖放流。至去年年底,大陈海域就陆续有小个体曼氏无针乌贼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