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7日讯
当国际金融危机给许多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时,文化产业却“逆经济周期”而上。近期,杭城消费券的发放更使杭州文化市场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今年1月和3月,杭州市共发放消费券面值总额7亿元。按规定,这些消费券除了在指定商贸企业用于购买商品外,还可以在指定服务单位用于文化消费。据统计,从1月24日至4月1日,消费券指定使用的文化场所共回收消费券25万余张,面值总额50多万元。其中,18万多张消费券用于书店,约占72%;5.8万多张消费券用于电影院,约占23%。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更愿意从文化产品中寻求精神慰藉。比如电影,这在近期已经得到了证实。杭州因为有市民消费券的带动,在电影淡季仍票房骄人。”时代电影院线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前后消费券使用高峰时段,几大主要影院收入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另外,记者了解到,不止电影市场,包括图书、演出等在内的整个文化市场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当外界金融环境影响实体经济时,人们往往会理性地砍掉大笔的娱乐支出,拿出一部分放到相对便宜的娱乐上,于是文化产业“逆经济周期而上”。就像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成就了卓别林和秀兰邓波。美国人在遭受失业、破产,排队领取政府救济金的同时,却愿意从干瘪的口袋中掏出几个硬币排队买票,寻找精神寄托。
有专家表示,消费券的发放一定程度上使经济、文化市场回暖,然而扩大文化内需,壮大文化产业,消费券的刺激作用仍然有限。“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失业率增加,人们因此寻找精神慰藉使得文化产业获得新的机遇。文化产业应抓住机遇,利用杠杆消费的作用,进行文化产业格局的重整。比如考虑把电影、图书、娱乐等文化消费偏高的价格适度下降,多建普及型的文化娱乐场所,这样,百姓才能真正消费得起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