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宁波港务集团的几个项目负责人连续奔波在海盐港区,研究探讨C区1号和2号码头的开工情况。“这个项目的进展非常顺利,今年年初才签的约,现在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下个月就能开工了。”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秦顾良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还有两个码头的合作开发已经签订了意向协议,顺利的话近期就能正式签约。届时,又会新增一批注册资本。”
今年年初以来,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招商选资难度越来越大,但在全县各级领导和招商人员的努力下,开发区凭着区位优势和创新的招商手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目前,已经新签约项目5个,其中3个外资项目共完成合同外资4157万美元;两个内资注册项目共新增注册资金959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2%。
尽管全球危机重重,但海盐经济开发区凭借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外有码头、内有运河的区位优势,依然吸引了不少眼光长远的投资方,宁波港务集团和嘉实集团先后看中此地,分别签下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开发权就是明证。“我们的港区规划可以建造万吨级的码头33个左右,这种在资源、产业、潜力和区位上的优势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在招商过程中也一再突出了这一‘卖点’。”秦顾良笑着介绍说。
实力强大的码头开发计划和招商进展,也大大激发了其他企业对开发区的兴趣。“我们在跟一家燃料类公司洽谈的时候,对方就对码头的计划非常关注。”秦顾良说。这家主要从事煤炭经营业务的公司,就是看中了开发区良好的港口位置和较低的物流成本,打算现在先签约定好位置,等码头建好后彻底从其他港口迁过来。“可以说,要是没有港口码头的成功招商,也就没有这家燃料企业的入驻。”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委委员钱伯铭说。
针对当前各地竞相“抢客商、争项目”的激烈比拼格局,今年,开发区采取小分队蹲点招商、聘请招商顾问、委托代理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新举措,多方出击,捕捉项目信息,抢抓项目。
“为了进一步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尝试采取了根据其招商成果进行分配的新机制。同时,对领导班子也采取责任分解的办法,将招商任务根据产业的特点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给领导压任务。”钱伯铭说,采取这些激励措施后,无论领导层还是招商人员,不仅积极性更高了,而且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了。“为客商,我们及时提供可靠、全面、完整的招商选资信息,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短、平、快的政治智能服务,以及后期的跟踪服务。”
钱伯铭给记者统计了一下,今年全县第一次招商例会以来,管委会班子成员中共6人、17次外出赴北京、西安、兰州及上海等地招商、拜访企业,招商小分队则分赴宁波、上海、温州、杭州等地招商、拜访各类企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总共拜访105家。多点分头招商的结果是,开发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接待来这里考察的客商32批次90人次,而各类招商项目信息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招商人员正在跟踪的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信息有十多个,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