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
昨天一早,圆形的浙江财经学院东体育馆外,站满了等待入场的大学生。
天气很热,太阳刺眼,但大学生的热情,仍在不断升温。
由团浙江省委、团杭州市委、浙江财经学院联合举办的浙江省暨杭州市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156家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2495个岗位。
副省长陈加元、省政府副秘书长施利民、杭州市副市长陈小平、团省委书记周柳军、省教育厅副厅长褚子育、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国益、浙江财经学院党委书记韩翼祥和党委副书记王宇航等领导出席活动。
团省委副书记蔡永波主持启动仪式。
昨天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超过2.5万人次,1828人达成见习意向。
5月份团省委将在全省11个市,联动举办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是第一场。
昨日下午,由宁波团市委、宁波日报社主办的宁波市万名青年职业见习对接洽谈会,也在宁波市鄞州体育馆举行,170余家见习基地参加对接洽谈会。
现场
新农村渴望大学生
“是不是农村无所谓,关键是能不能学到东西,施展自己的能力。”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的招聘摊位前,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许晓仪说,现在新农村需要人才,她愿意到农村去,“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可以把农产品想办法推介出去。”
浙江财经学院审计专业的金松也报名到华丰村,“我以前暑期实习就是到新农村实践调研,我最看好的是它有很多机会,发展潜力大。”
华丰村推出了教育、卫生、会计、园林园艺、网络管理等十几个岗位。摊位前虽有大学生报名,但相比其他企业,却冷清了很多。
“这也折射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其实,现在的农村跟以前不一样了,在农村很有潜力。”华丰村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朱周杰说,“只要专业对口,有一定想法,村里都非常需要。我们村是海宁唯一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机会多,大学生有好的项目,也欢迎来村里创业。”
大三学生纷纷提前“入场”
招聘会主要面向的是今年即将毕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等。但昨天的应聘者中,有不少大三学生。
浙江理工大学广告专业大三学生宋兴昌,离毕业还有一年,但对这次见习岗位的招聘会很重视。他准备的简历,是彩页的,每份简历都用黑色文件夹认真装订好,“与企业面对面,我可以更直接地去了解,成功率会比较大。”
宋兴昌说每年暑假都会去实习。为了今年的暑期实习,他已开始在网上投简历,但发出去100多份,目前反馈的只有4份。
“文案策划具体做些什么?”东方龙传媒有限公司摊位前,浙江工商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小谢递上简历时问。她说提前见习是为了了解企业需求,要不,找工作时会很茫然。
“我是想通过找工作,锻炼自己的胆量,积累经验。”浙江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林余彬说,“学了几年,也要到社会上看看,自己学的东西和现实差距有多大。离毕业还有一年,还有时间调整,弥补不足。”
企业老总现场招人
邦达物流主要从事医疗方面的配送,相对专业性较强,大学生适合的岗位并不多,为给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孙震特别开发了一个新项目——大学生楼宇物流就业基地。
邦达物流的董事长、总经理孙震说:“接下见习基地这块牌子,责任很重啊!”
在就业基地,大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到楼宇内,为企业收发快件、提供票务服务、进行网购配送等。
“听起来像快递,其实没这么简单。”孙震说,大学生跟企业接触,也是推销和展示自己的过程。而且接触得多了,可以拿到第一手的企业招聘信息。
“不是企业不要人,而是不了解你这个人。比如你送快件,很勤快很仔细,平时又机灵,你去应聘,肯定比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人有优势。”这次首批招收50名见习生,主要负责上城区和西湖区的楼宇,面向大约2000家企业。
“如果以后在全省推开,大约能帮助3000名大学生就业。”孙震很有信心。
不少企业现场加岗位
昨天现场,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企事业单位,在制作精良的招聘启事上,贴上一块“补丁”。
如中国水稻研究所,就增加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岗位,浙江大成建设集团也增加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我们原来放出来的岗位,针对性比较强,有专业要求,符合条件的学生不多,所以临时加了这些岗位。我们来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机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大成建设集团人力资源经理贾凡说。
特写
副省长为大学生加油
并希望大学生关注基层
“我衷心地希望你们始终坚持就业观念惟新,客观认识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严峻的就业形势,科学理性地做好职业规划……不盲从、不跟风、不等不靠,走适合自己的路。”启动仪式上,面对数千名大学生,副省长陈加元语重心长地说。
除了就业观念惟新,陈加元还提出两点要求。
坚持就业见习惟勤。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尽早尽快地实现职业梦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坚持就业选择惟实。调整好心态,坚持眼睛向下,关注基层、关注企业、关注农村,自觉地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陈加元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见习工作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的整体格局,确保“见习有政策”;广大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争创见习基地,确保“见习有岗位”;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一大好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见习活动中来,确保“见习有人才”;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大服务和管理的力度,确保“见习有实效”,切实推动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进招聘会鼓励大学生
启动仪式结束后,陈加元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走进招聘会现场。几乎每个展位,陈加元都会走过去看一看、问一问。
陈加元看到一位女大学生,拿着报纸四处张望,眉头紧皱。
“同学,怎么了?”陈加元关切地询问。
她是浙江财经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之前在时报刊登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岗位(第二批)”特刊中,已经看准一家企业。但因为现场人多,一圈下来没找到,有点心急。
“我们刊登在报纸上的企业,这次并没有全部参加,你可以到我们见习基地的网站(http://www.qnw.com.cn)上,去找他们的联系方式。”团省委书记周柳军耐心介绍。
大约半个小时,陈加元在会场走了整整一圈。而这期间,无论对提供岗位的企事业单位,还是来应聘的大学生,陈加元在询问之外,都不忘加一句“继续加油”,鼓励大家。
■观点
见习制度可以推广
□浙江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杨建华
“在目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见习,为解决就业问题找到一个很好的路径。”杨建华说,在大学生没有正式工作前,在具体的岗位上,学到实践知识,对今后的发展有好处。企业安排见习岗位,见习期间就可以了解大学生,发现人才,成为企业选拔储备人才的载体。同时,提供岗位,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此外,有些学生毕业后“啃老”,不仅增加家庭负担,也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见习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可以说,见习制度是多赢的。
杨建华表示,以后即使就业问题缓解了,也可以考虑探索、完善、推广见习制度,把它作为长期的制度坚持下去。
我的学生大一开始见习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 徐丽华
“我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大一就开始见习。”徐丽华对见习制度很赞同。
学校环境跟社会环境很不一样,到企业见习,起码是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多技能在学校是很难学到的,比如与人沟通。学生在学校,每天接触的人很有限,不是同学就是老师,而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怎么与客户沟通相处,必须通过实践来领悟。
但徐丽华说,见习如果仅仅是提供岗位,并不足以培养一个人才,“比如见习时间,我的学生我会安排他们大一见习1周、大二2周、大三3周、大四再适当长一些。”
因为刚开始,专业知识不够,到企业只能做最基本的了解。慢慢地,专业知识丰富了,对这个企业、单位了解了,再进行深入的实践,效果会更好。
“很多学校对学生见习的安排,都集中安排在大四,我觉得不太合适,应该提早介入。这样的见习岗位,最好也能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徐丽华说。
■背景
省级以上见习基地607家
761人通过见习实现就业
今年2月以来,团省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的统一部署,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作为共青团“服务基层年”活动的重要举措。
虽然才短短3个月时间,但成效斐然。团省委书记周柳军公布了4个数据: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以上基地607家,累计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14771个;全省已有3851名青年实现上岗见习;通过见习实现就业的青年达76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