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5日讯
去年6月1日,旨在拒绝白色污染的环保“限塑令”正式实施。记者昨走访市区各大超市及农贸市场发现,“限塑令”确实在改变着百姓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但同时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尴尬。
消费者有了环保习惯
昨天,当记者来到福泰隆超市江南店时,叶大妈刚从超市收银台结账出来,手里装物品的是个塑料袋。叶大妈告诉记者,塑料袋是自己带的,已经用了好几次。在收银处,记者看到自己带袋子的消费者占了不小比例。该超市店长赵雪琴告诉记者,过去超市一个月就要用掉货值4万元的塑料袋,现在就1万多点,这还主要是用于装散装食品的。据了解,为培养消费者环保习惯,市区几家超市一直在显眼处悬挂相关提醒标志。
免费“塑料袋”的无奈
但农贸市场基本与“限塑令”实施前没什么两样。这是记者走进市区几家农贸市场的感觉。红的、白的、黑的,各式各样的超薄塑料袋随处可见。在市区五里牌楼菜场,一邵姓经营户拿出一沓塑料袋告诉记者,这塑料袋符合国家标准,但每只0.1元钱,来买菜的人几乎没人会买,快1年了,还没用完。她告诉记者,如果不给袋子,买菜的人掉头就转向下家。与独立经营的超市商场不同,这里选择购买的品种的多样性,也让经营户在“塑料袋”问题上有许多无奈。
“限塑”自我意识为根本
监管处罚,治标但难治本。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限塑的监管其实一直在持续进行。今年4月,工商、物价、贸粮等部门联合的专项行动中,对市区两个非法销售超薄塑料袋的批发部进行了上万元的罚款。
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消费习惯和替代品缺失所带来的影响,仍使较多领域的“限塑”执法有较大难度,要让“限塑令”真正全方位实行,最重要的还是人们习惯的改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