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一周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生活中的塑料袋是否减少?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去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塑料制品占了8%-10%,“虽然没有做具体的统计,但今年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下降。”营运部的邵先生说,尽管如此,但塑料垃圾的总量仍不容乐观。
近日,商报记者对“限塑令”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限塑”在超市、商场、连锁店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特色市场及个体商户那里成了一纸空文。
据杭州市贸易局统计,“限塑令”执行后,杭城超市在近一年中减少了13669万只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近90%。
“去年‘限塑令’执行半个月,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就下降80.74%,效果立竿见影。”华润万家公关部的黄小姐说,不过连卷袋上升了18.81%。
“刚开始‘限塑’时,超市里的连卷预包装袋消耗很快,很多人一撕就十多个,连起来的长度简直可以当围巾用了。”乐购庆春店的汪小姐对此记忆犹新。
另有超市透露,最近几个月超市塑料购物袋的销量有反弹迹象,今年4月塑料袋的销量与去年6月相比,增长23%左右。“可能时间一长,顾客淡化了‘限塑’自觉性,在花费几毛钱和购物方便上做选择的时候,慢慢又倾向于前者了。”执行多年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杭州麦德龙超市于近期开始试行“停塑”,不再销售塑料购物袋。
大华元水果超市在执行“限塑令”一个月后,全面限塑的做法“夭折”了。超市老板决定暗中“松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大华元水果超市里已看不到关于塑料袋收费的通知或说明。遇到顾客要塑料袋的要求,工作人员也会默许。“生意越来越难做,其他水果店都不收费,我们收费的话,生意肯定要受影响。”小叶说,顾客跑来买100多元的水果,连给个塑料袋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肯定会埋怨这家店太小气。
有着同样无奈表情的还有新华路大东门水果超市。“塑料袋收费能节省成本,但因此赶跑生意的话,太不划算了。”该超市的一名员工说,水果超市不像大型超市那样“动作一致”,只有个别商家坚持的话,只能是把生意眼睁睁地送给别人。
超市连卷袋被“吃”得厉害
去年6月,市贸易局曾明文规定将农贸市场和超市作为示范典型来执行。但如今,农贸市场大部分摊贩对塑料袋是否需要购买的问题已经没有模棱两可的态度了:就是送。
沈双泉管理的叶青兜农贸市场,可能是迄今为止在“限塑令”问题上操作较为规范的市场。“前两天,一个商户偷偷摸摸送塑料袋被我们罚款200元。”“塑料袋的消耗量有明显下降。”从去年6月之前的40万个/月,到现在的10万个/月,塑料袋用量下降四分之三。“市场还将坚持执行下去。”沈双泉表态说。
而多数农贸市场的“放行”,让农贸市场可降解塑料袋的供应商郭文慧有些心灰意冷。
一年前,她还在为产能跟不上而焦虑;一年后,企业生产线停开七成的窘境让她不得不将工作重心移到其他行业。杭州农贸市场曾在2005年率先推广可降解塑料袋,“茂达”就是供货商。2008年初传出“限塑”消息后,郭文慧以为企业将迎来“春天”。
“限塑令”正式执行前三天,茂达接到杭州市农贸市场“指定”供应任务。之后,工厂生产线几乎每天都要运转24小时,但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年6月1日当天,市区70余家农贸市场各自只拿到几百个塑料袋和几千只预包装袋。
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农贸市场发来的订单量逐渐减少,到现在只剩下20%-30%的生产量。“倒不是因为大家买菜时都不用塑料袋,而是不合格的塑料袋又混进市场。他们生产成本低,价格比我们有优势。”郭文慧说起这事还有些气愤,农贸市场又“流行”无偿提供后,摊主就不乐意接受可降解塑料袋。
特色专业市场一直是“限塑令”的盲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摊贩众多,它的管理不像超市那样可以统一操作。当年限塑令的推出,明确指出适用范围为零售业。而绝大部分的特色专业市场则兼具零售和批发业务。
在环北、安琪儿等小商品市场内,有不少塑料袋批发商“卷土重来”。“‘限塑令’出来时我还以为生意做到头了,没想到现在根本没影响。”环北小商品市场的一位老板大方地说,去年“限塑令”前,厂家就停产了,同行都在考虑转行,没想到后来进货渠道又完全恢复了。“小号?8.5元一刀!”说话间,这位老板又做成了一笔生意。
农贸市场无偿塑料袋重新流行
甜点店执行情况不一
近两年,杭州各品牌的甜点店遍地开花。甜点店的塑料袋消耗也逐渐使其成为“限塑”的重要对象。
记者走访多家甜点店后发现,执行情况不一。
“不需要收钱。”大苹果多拿滋的甜甜圈不仅有纸盒提供,连外包装的塑料袋都不收费。“在开店前,我们公司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最后考虑到顾客不好拿,就决定免费赠送塑料袋。”凤起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现在杭州地区不需要收取塑料袋费用。”85°C体育场店的工作人员一律为顾客提供了免费的平口塑料袋。即使糕点本身自带外包装,顾客依旧可以免费拿到这样的塑料袋。工作人员说:“目前,85°C在上海的店收取塑料袋费用。杭州不收取是因为门店的地域管理不同。”
就在85°C旁边的克丽斯汀蛋糕店态度截然不同。“每个袋子收取0.2元。”店员表示,这项规则从去年6月开始一直执行至今。九月生活、可颂坊等店也均收取0.2元/只-0.5元/只不等的塑料袋费用。
丹比蛋糕店在“限塑”问题上有过波折。“不过今年6月开始,我们又要重新收费了。”该工作人员表示,丹比已经把塑料袋的收费条码纳入收银系统。6月1日起,杭州所有的丹比门店都将正式收取塑料袋的使用费用。
环保袋订单量减少
“限塑令”后,可重复使用的无纺布环保购物袋一度成为超市热销商品。物美文一店的魏经理说,截至5月20日,该店售出8万余只环保购物袋。
而商家在超市内举行促销活动时,也常会赠送环保购物袋。“这一招促销很管用,因为拿到后马上就能用。”世纪联华庆春店副店长章娟说。但另一方面这也冲击了超市环保袋的销量和租用,“现在基本租不动。”
ID“星物品专卖”在淘宝网上专门从事环保袋订制业务。有2000多个品种的环保袋。其客户包括蒙牛、杭州宝岛眼镜及一些知名的服装公司。“订制环保袋的主要以厂家居多。”负责人黄先生表示,环保袋从去年起成为商家宣传广告的重要手段之一。“上个月的订单是50笔。但生意还是没有去年六月来得火热。去年同期,一天就要制作2000个环保袋。”
另一卖家也认为,今年的环保袋生意开始走冷。“环保袋1000个起订。而去年同期,是1万个起订。我们抱着大鱼小虾通吃的态度在做生意。”
记者随机调查
上个周末,我们在超市、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特色街以及部分街头小店,随机发放200份问卷调查,了解“限塑令”执行一周年的情况。
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20岁以下有36人,占18%;20-30岁有45人,占22.5%;30-50岁有63人,占31.5%,50岁以上56人,占28%。
7.5%的人表示现在出门习惯带上购物袋;58%的人表示在明确购物时才会带上;34.5%的人表示仍然不习惯随身携带购物袋。
在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场所,62.5%的人表示会接受;33.5%的人称在忘带购物袋的情况下接受;4%的人选择拒绝。
被问到“限塑令”执行的最大难度是什么时,39.5%的人选择消费习惯难以改变;34%的人认为缺乏合适的替代物;认为缺乏监管的,占26.5%。
记者手记
“限塑令”未满周岁,不合格塑料袋早已“重出江湖”。与一年前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相比,如今的“限塑令”显得孤单许多。
这几天在为新项目奔走北京的郭文慧,对“限塑令”有些心灰意冷。这一年里,坚持做可降解塑料袋的她举步维艰,而曾经以为“末日”来临的塑料袋小作坊却又卷土重来。
调查中,较多消费者认为“收费过低”是限塑令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且有34.5%的被调查者仍然不习惯出门就带环保袋。早在“限塑令”执行的第一天,本报就曾质疑一角两角能否改变购物习惯(详见2008年6月2日头版转4版)。一年后,有消费者称,塑料袋的价格还不至于让他“心痛”,无偿提供的场所又多于有偿提供的场所,他很难养成携带购物袋出门的习惯。
站在商家的角度,有偿提供塑料袋能提高他们的经营收入,为何他们也不愿推行。“一方面是因为存在市场竞争,摊主担心影响生意,另一方面是缺乏监管和处罚力度,难以真正统一执行。”一家农贸市场负责人说,市场收银分散,光靠管理方的力量显然力不从心,“更何况市场其实并没有处罚权”。
“限塑”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最终的想法,是迎来一个“禁塑”的环保社会。现在,我们无疑处在这个过渡的阵痛当中。谁阻挠了“限塑”?这不只是商家、个人或执法部门一方面的责任,也许三方都该深思,我们到底该为“限塑”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