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市委宣传部舟山日报社舟山广电总台
本期主持:舟山日报社副总编辑来 其
舟山日报采访中心主任沈良中
舟山日报记者庄列毅董周一
本期嘉宾:
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侯永光
市城建委规划处副处长缪华东
定海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建伟
定海区解放街道主任助理胡志文
定海区解放街道金寿社区主任方立湘
普陀区建设局副局长忻丁世
普陀区东港街道副主任方伟杰
普陀区东港街道灵秀社区主任贺 飞
时间:2009年7月14日地点:舟山日报社会议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不是新鲜事。连岛跨海大桥的开通,将为岛城市民出行带来便捷,势必引发岛城市民购车热。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5月下旬以来,我市小型车上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截至6月20日,全市共有628辆小型车上牌,比去年同期的407辆增长了54.3%,平均每天有21辆汽车开进岛城普通百姓家。随着小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住宅小区停车难矛盾日益显现,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无序停车破坏绿化带、占据消防通道等等。在大桥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面对今后有可能继续升温的购车热,我们该如何面对和破解这一矛盾?
车位是有限的,车辆的增长是无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车位少、车辆多的矛盾只会加剧,停车难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只能暂时缓解。市民们要有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和接受远距离泊车状态的心理准备。
舟山日报:在临城上班的刘女士最近新买了一辆车,下班后她和爱人开车到住在定海桔北社区的母亲家吃饭,因为第一次开车回娘家吃饭,电话里她答应老人会早点到家,吃好饭带家人去兜风。接到女儿的电话后,母亲很高兴,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菜。可是,到了晚上6点半了,还不见人影。老人着急了,怕他们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一个电话过去,哪知女儿说,她已到了楼下,因为堵车进不了小区,绕着小区兜了几圈,好不容易进了小区后又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老人放下电话后说,买车买车,花钱遭罪。桔北社区共有95幢商品房,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定海和普陀老城区有不少像桔园北区那样,在规划设计时“先天不足”,很多人遭遇过和刘女士一样的尴尬事,就这一问题大家有何看法?
方立湘(金寿社区主任):能不能加派一名交警每天晚上在社区巡逻管理,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改善社区内乱停车现象,因为长期管理会提高居民停车的自觉性。金寿社区目前有私家车183辆,但是按规定停车的很少。政府部门的车晚上不停小区有时候也不现实,是不是可以实现小区和辖区共建单位资源共享。另外,绿化带多的地方,可以开辟一部分出来建设成车位。
贺飞(灵秀社区主任):出现像刘女士这样的情况,我想还是存在一个引导的问题。知道目的地容易堵塞或车位紧张,有车族最好能选择乘公交车或者打的。我自己也亲身体会过,我住东港的,但开车去沈家门城区时因为停不了车只好又把车开回去,骑电动车过去。
胡志文(定海区解放街道主任助理):第一,是不是可以在河道上做做文章;第二是危房的改造,把危房撤掉的地基让出来,在小区里建立体停车场;第三就是小区里的绿化带是不是可以适当地让点出来给车辆停放,然后社区出面协调好有车族和无车族之间的矛盾。
侯永光(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停车难的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只能说是缓解。随着机动车的剧增,停车难矛盾只会加剧。因为车位是有限的,车位增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车增长的速度。
以后,对停车不能有过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停车概念是到门口,或是十几米的路程。要降低停车的要求,对停在50米~100米半径之内的也要能满足。以后可能驾车人把坐车人送到楼梯口下,然后去找停车位,停完车自己再走回来。以前私家车比公交车优越在于提供到门口的服务,以后可能只是场到场的服务,就是一个停车场到另一个停车场的服务。
小区内的硬件设施改善也十分必要。对小区里面或者附近的一些停产、转产的厂房和违章建筑,政府应该下决心拆除,考虑改造成为停车场;小区是不是可以和周边的单位、企业和学校达成错时停车的协议,有效地提高空地停车的利用率;加大各个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对那些不允许进入小区停放的车辆给予处罚;有车族应该强化车有其位,停车入位、有偿停车的意识。
忻丁世(普陀区建设局副局长):停车难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只能通过措施来缓解。我觉得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主,私家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大桥开通,私家车的拥有量还要大,但最终还是要以公交为主。普陀区去年已经通过综合交通规划,下一步估计会有公共交通规划。
私家车拥有量加大,影响城市安全。去年我区综合交通规划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城市人口意外死亡率,交通方面占了70%左右。可见车子拥有量越多,不是件好事情。
方伟杰(普陀区东港街道副主任):我觉得还是要发展公交,现在离公交便捷还是有差距。公交票价有点偏高之外,线路也不是很合理,往往要绕很多路。例如我们住在东港,公交车总要从沈家门城区绕,实在不方便。
随着停车难的加剧,还会激化有车者和无车者的矛盾。小区停车的资源是公共资源,有车者占用无车者的公共资源,就必须补偿。因此有必要实行停车收费,然后把车位出租的钱,拿来补贴没有车的人。例如没有车位的人,可以减免小区卫生费、物业费等。这样使受益者、受损者之间利益共享,缓和这个矛盾。
舟山日报:桔北社区居委会初步统计,社区内现有汽车约70辆,丁香公寓前的丁香路和定海区机关幼儿园前的桔北路算是社区内的两条“主干道”,每到下班时刻,车辆一字排开,车满为患。不少居民反映,车辆占道使他们的休闲场地严重“缩水”,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汽车停放路边时经常看到半个轮胎碾在绿化带上,造成绿化带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泥水四溅。这种情况在很多开放式小区都能看到,创卫检查时这也往往成为扣分对象。一边是有私家车的居民为没地方停车发愁,一边是没有私家车的居民为车辆占道叹苦,这一现象又该如何解决?
侯永光(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没有因为车辆的拥有而提高,相反是在下降。车辆除了提供便捷性之外,它使我们的通行道变得狭窄,绿化带被蚕食……小区的环境在恶化,有车族和无车族的矛盾,有车族和有车族的矛盾都在增加。
停车的资源作为公共资源,不是像教育、卫生那样,必须让每个人平等享受。但公共资源是大家的,有车者占用无车者的公共资源,就必须补偿。因此有必要实行停车收费,制订收费标准,用经济杠杆调节车位的使用权。然后把车位出租的钱,拿来补贴没有车的人,例如没有车位的人,可以减免小区卫生费、物业费等,这样使受益者、受损者之间利益共享,缓和这个矛盾。
刘建伟(定海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开放式小区停车问题,比封闭式小区严重。定海城区公共泊位3000个不到,非常少,100辆汽车只有16个泊位。从机动车增长速度来看,定海区每天增加300辆,这个势头没法遏制。
小区内部的管理问题,目前由政府去插手显然是不太可能,小区的管理还是要由业主管委会来管理。但对于居住密度高的小区,要缓解停车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下决心,在周围征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在某些大型小区之外,专门建造小区之外的停车位。
我觉得有车人在客观上占用了更多的面积,要适当提高使用成本。侯副支队长说的错时停车问题,理念很不错,但我觉得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可能落实起来有困难。
胡志文(定海区解放街道主任助理):用经济杠杆调节,香园社区搞过试点。当时香园社区30个车位,社区里有50辆私家车,于是进行车位招标。可是车位招标后,没有车位的人总要停车的,他不停到车位里,就停到路边上。第二年,车位没人招了,都停到路上了。反正不花钱都能停的,干嘛还去花钱租车位,社区也没法管,车总要让人停的嘛。目前,社区干部、封闭小区的物业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都缺乏相应的处罚权、执法权。
停车难问题不仅是住宅小区的内部问题,也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疏减老城区人口是一种办法,加快老城区改造也是一种办法。
舟山日报:旧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很棘手,那么如何避免新建小区出现类似的情况,依照省里的相关规定,我市在新建小区的车位配套设施方面又有何具体规定?
缪华东(市城建委规划处副处长):原来的小区建设中,停车位配置要求是比较低的。 2002年的时候住宅区的停车位是10%,100户人家也就10个。其实停车位配置也是在本世纪才开始逐步提高标准,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不够。2005年我省出台的《建设工程停车场规范》,大大提高了停车场的配置。 80平方米以下是0.3,80~140平方米是0.8,140平方米以上是1.2。临城新区的建设,达到1比1。以后旧城改造,都要按照这个标准。
现在要加强新城建设,这样可以疏减老城区的功能,包括居住功能、商业功能,把老城区的人口向新城疏导,老城区人口密度降低之后,一些问题会适当缓解。
同时,对完善老城区一些配套设施,要有一个完整规划。停车问题是整个城市综合交通中的环节。从2001年开始考虑停车场配置,今年正在编这样一个规划,配置公共停车场。居住小区的居民愿意就近去公共停车场停车,还是可以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的。但现在旧城改建难度非常大,公共停车场的规划还有一定的理想化。
忻丁世(普陀区建设局副局长):从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来讲,现在不仅仅是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说大了是整个城市交通问题。原来百姓对停车位需求并不是很强烈,那个时候关注自行车棚。普陀现在在新区建设中提高标准,80平方米以上是0.8以上,200平方米以上是1.5。其实0.8也不是很高,如果小区300户人家,0.8就是240个车位,这些车位除了小区居民自己使用之外,还要留一部分给前来走亲访友的人停车,所以我们根据标准适当高配。比如办公楼,多家单位共同使用的办公楼提高配置,比单家单位多点停车位,住宅也一样。
要加快旧城改造。目前,我们采取适当降低建设密度,增加高度,开发立体空间和地下空间这样的措施。但是舟山的基础是软基础,如果搞两层地下车库,怕地基吃不消。像普陀区旧城改造,也不赞成全部建地下车库,鼓励机械停车。立体停车比较适合旧城区。
加大对社会公共停车场的配套建设。可以把货车的停车场搬到外围,城区空出来的地方建设私家车泊位。
舟山日报:据了解,苏州研发出一种借助绿化带上方空间,却又几乎不影响草坪享受阳光雨露,仅仅需要很小地面的新型智能双层立体车库。经测算,建在绿化带内的立体车库车架,占用绿地的面积只需要0.3平方米,其抽屉式的载车单元移动,操作过程仅需几十秒钟。这为解住宅小区停车难提供了一种新选择,我市是否也会考虑引进这一技术?此外,在解决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上,我们会不会通过技术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创新,来破解这一难题?例如,是不是可以尝试运用市场化手段把停车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政府给予这个产业以政策扶持,对投资开发停车位的,在征地、拆迁、地价、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以降低停车场的建造成本,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缪华东(市城建委规划处副处长):公共建筑配建一些大型的立体车库,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已经比较普遍。立体停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节约用地。但住宅小区采用立体停车库在舟山没有先例,不过我国其他城市曾有过尝试,但当中还是有些问题的。例如法律法规方面的缺陷,立体车库以后的产权怎么计算,价格怎么定,都没有相关的规范。建筑商有这样那样的担忧,这些问题在建成之后的实际运行中,也会暴露出来。
小区内建立体车库比较困难,还存在一个成本摊派问题,由谁去造,今后维护、保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比较难解决的。当然,我们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建立体停车位或公共停车场。但以定海城区为例,本身居住密度非常高了,要腾出一块场地,单单拆迁就非常难了,对成本来说是很难收回的。目前,金鹰高层建筑后有一个停车场,这个是根据政府要求,作为公共停车场配置的。
侯永光(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小区立体停车位,理念很好,但不现实。立体停车位成本非常高,它有设备成本、运行成本、人工成本,要供电、维修。小区停车时段性很强,也就是夜间停车,白天小区的车位是空的,而且也没人跑到小区去停车。不像繁华地带,公共地段立体停车位入位率很高。况且立体停车也不方便,取车要等候,机器出现故障就卡住了。
既然要让有限的车位去配合无限增长的机动车是不现实的,那么,是否可以加强源头管理,控制私家车的拥有量?
舟山日报:有多少机动车就要配多少停车位,听起来都觉得荒缪,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限制机动车的购买量,或者提高购车的门槛,以达到减少机动车数量的目的,从而缓解停车难问题?
刘建伟(定海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日本有政策,要求买车的时候提供有车位证明。
侯永光(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日本有个车库法,你住宅500米之内有车位,才可以买车。买车要有停车位的理念,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我们国家曾经有城市提出来过,但从法律层面上有争议,后来也没有实施。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刚刚开始起步,国家的汽车人均拥有量低,汽车工业对国家GDP贡献比较大,所以目前不太可能会提倡。但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是会控制车辆增加的。像欧洲有些国家已出现无车小区。
我们现在觉得不管怎么停车,都要留出生命通道。现在有的小区停满车之后,救护车、消防车就开不到家门口。
作为交警部门,我们还是提倡市民树立有偿停车的意识,提高车辆使用成本,抑制一部分市民的购车欲望。
同时,我们曾经提出的限制城区车辆的上牌数,也是不现实的。打个比方说,如果定海车牌数有限制的话,那么定海很多的私家车会跑到别的地方上牌,所以还是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