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专题稿件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辉煌60年——我爱我的祖国”网络作品大赛作品
【散文】从“草饭包”到“电饭煲”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他(她)们只知道厨房内漂亮的电饭煲,而根本不晓得草饭包是何物,即使见了它,也肯定叫不出其名字。这也难怪,因为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物质在替代更新嘛。

  “出门三条岭,饭包挂头颈;柴子当棉袄,蜡烛横放倒……”这是六十多年前山里农户人家自编的顺口溜,也是那个年代中山民“衣、食、住、行”的真实写照。

  笔者与共和国同龄,虽没有亲历过顺口溜中的那些苦难,但对于饭包的“经历”和那一份“体验”,还是深深地留在记忆的黄页中……饭包是姚北平原农民种植的“咸草”晒干后编织而成的,呈长方形,扁扁的。农户人家都少不了它,少则一、二只,多则四、五只不等。记得当时供销社属下的生活商店里出售,八分钱可以买一只。买来的新饭包,要在热水中浸泡十来分钟,洗去表面的灰尘和里面的杂质,然后把留在饭包里的水分“发”干净,方可使用。说到装饭包,也蛮有讲究。我常见母亲先把一碗碗米饭从铁锅里盛出来,放到饭包里(那年月油水不足,农民饭量大得很,一个人最少也得吃上三、四碗。),接着把锅铲伸入饭包,把饭拨开一个小窝儿,小窝里放上一些最起码的农家菜,如萝卜干、臭冬瓜、咸菜和少许的咸鲞之类的“压饭榔头”。偶尔放一只荷包蛋或是干菜肉,那是“上等菜”,口福不浅啰。紧接着,母亲用苍老的双手按住饭包的两侧,用力挤压,而且边挤压边转圈儿,使里面的饭和菜紧贴成圆形,像个大粽子,目的是不使热量向外散发。然后,把一双竹筷子夹在饭包上口,慢慢地往下卷,按住。最后用预先准备着的细绳或带子把饭包扎紧,如果是冬天,外包一件破棉袄什么的保暖。俗话说得好:“外行不可当,内行不可放”,就连这么简单的事,也有经验在里面。我出门干农活,最喜欢吃母亲的饭包,因为饭包里不仅有饭菜之香,而且有一丝丝的温馨和幸福在里面啊!

  住在大山深处的祖辈们,上山落畈路途远,来回十几里。为省时高效,午饭通常都在山野里用。所以,唯一能填肚充饥的那个土饭包,有人早上出工随身带,劳作时,为防蚂蚁啃吃,挂在竹、树上。有人叫妻子或小孩即时送。这样既吃上不上热饭,又很不方便。到了生产队吃“大锅饭”、“记工分”的岁月里,为方便社员和安排生产,队长专门派几个薄弱劳力为大伙儿送饭至田头山间。送饭者把各家每户的饭包收集后,放在箩筐里,挑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定时用餐。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大家,而且也使饭包有了新的“光彩”:用餐时,有坐着的,蹲着的,也有站着的,姿态不一;饭包里有咸的鲜的,荤的素的,五花八门,可总逃不出农家菜;饭后有抽烟喝茶的,玩耍闲聊的,也有闭目养神的,放任自由……说真的,那时的菜肴是苛刻的,可是经过草编饭包的挤压,再加上劳作的辛苦和饥肠辘辘,其味就不一样了。山村妇女历来讲节约,新买饭包必须用布条缀口,以求耐用。一旦有破洞,也舍不得弃去,缝缝补补将就着使用,用完后洗净、晾干、珍藏着。一只饭包至少也可用上两三年。

  这样的饭包“生涯”一直延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势如破竹,荡涤着大山深处的污泥浊水。生产队的“大锅饭”被端了底;草编饭包也怀着深深的眷恋离开了农家,进了博物馆;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代的“饭包挂头颈”的生活也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已见成效。“电饭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继而取代了丑陋的“草饭包”。这种新颖方便的家用厨房电器很快地被人们所青睐。电饭煲又称电锅、电饭锅。它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炊具,使用简单,老幼皆会,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它的闻世大大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的时间上。电饭煲虽不能“挂在头颈”上,但是真的要外出作业,只要有电源,就有热饭可尝。若实在无电源,煮熟的菜饭也可保温三、四小时,吃热饭菜也不成问题。

  记得儿时用柴火烧饭做菜,必须两人配合,一个上灶台,一个下火坑;柴湿裹浓烟,火管吹红脸;火旺烧眉毛,饭菜即刻焦;眼泪涕水流,“化妆”成小丑。煮一顿饭,至少一小时,要是遇上客来或是送饭包上山下畈,更是急得妇女屁股直冒烟。

  如今,电饭煲、电炒锅、微波炉等走进了千家万户,老虎灶、竹柴草、火管叉等等早已退出了灶间舞台。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单拿咱家来说,从电饭煲“入门”到现在,已经更新了三次,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美观、实用、先进、科学。从“保温自动式”到“定时烧煮保温式”,再到新型的“微波电脑控制式”,次次上台阶,只只显身手。紧跟饭煲潮流,追随时尚生活。

  电饭煲,说方便,淘米放水,电源一插即可;说简单,老妪翁少,一教就会;说洁净,无尘无垢,一洗就清。要说它的好处,一言难表。从草编饭包到电能饭煲,从书信传递到手机交流,从油灯岁月到彩灯闪烁,从蒲扇微摇到空调劲风,从脚踏车轮到“宝马”奔驰……这一切的一切,务必使人想到:小事细物见发展,大政国策关民生。祖国啊,您半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年辉煌成就,披荆斩棘,功不可没。作为您的同龄人,耳闻目睹,一路同行,见证了您的沧桑岁月,也感悟到您的伟大温暖。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散文】那年月兴修水利
·【散文】“穿”出一个新时代
·【诗歌】辉煌中国六十年
·【诗歌】美丽的乡村公路
·【散文】我家房变60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