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第四次搬进新居,心情激动得难以平静,写下这样一首诗:“家居桔苑别样幽,电视淡茶把客留。装潢设计有特色,我自陶醉乐悠悠。”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特别是住房相当紧缺。有的家庭三代同堂,仅住10多平方米的小屋。有的家庭5—6口人住20多平方的房子。有的根本无房借住民房。原水电部十二局的一、二区就是棚户区,墙用竹篱笆糊上泥巴再用石灰粉白。年久失修就露出竹篱笆墙体。那时有卫生间的房子很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拎马桶。
改革开发后,为改变人民住房困难,政府加大了旧房的改造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一大批新房。有的是单位集资建房,有的是买地基自建新房,有的是城市规划拆迁建房。人们住进漂亮的、设施齐全的新房,真是感慨万千,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
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我记忆犹新。1981年,我从外地工作调动回到建德,怀里抱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带了一只皮箱,一只樟木箱和两张藤椅来此地安家(丈夫在部队)。当时没有房子,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家中的住房也并不宽裕,两间房子一间父母住,一间弟弟住。为解决我的住宿问题,我的母亲动了脑筋,在客厅的一角隔一小块地方,给我搭一张床。和父母住在一起,有许多不方便。在周末时女儿(平时在乡下保姆家)回家来,不知是生病了,还是饿了,总免不了啼哭,那哭声令我揪心,生怕影响年迈父母亲的休息。我恨我无能搞不到一间房,多么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成为我的一块心病。
过了一年,大概我母亲单位知道我家的住房困难,将一套市房管所的公房分给我母亲。母亲让给我住。此房一面沿江,一面靠地下,我们称它为地洞。两间房子虽然很暗,我也不嫌弃,总算是把家安下来了。我先将父母的几件家具搬来用着,后来又从家具厂买了点家具,请木工做了方桌、菜橱,家才有点样子。
丈夫从部队转业回来,1986年他的单位分给我们一套住房,我家搬到新居。此房亮堂,房子面积有30多平方。这房子因沿马路比较吵闹,但我们还是满足了。到了1995年,我们享受了福利分房,只花两万余元买了8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房子,我们比中了万元大奖还高兴。我精心构思,装潢房子,买了家具。我们终于有了称心的家。十余年里我搬了四次家,越搬越好。
我的同事、兄弟、姐妹,也都有两三次以上的搬家经历。他们有的住进别墅、有的住进跃层式的顶楼······家家装潢都非常考究。我喜欢串门,觉得看看人家的房子,也是一种享受。我的同学原来住20多平方的房子,到现在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且前面有露台,可以种花种菜。叫我好羡慕啊!我的同事三次搬迁,现在住进别墅,有天有地,真是越搬越好。近日我去了朋友的新居。他是第四次搬家,住进了上下两层的200余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一层前后阳台,三室两厅装潢考究摆设高雅,豪华真皮大沙发,液晶大彩电。二层有房间四间,前后露台,种花种菜。但是只是老两口住,子女均在外地工作。搞卫生太累了,只能每天搞一个地方。朋友说我这房要是在上海、杭州就值钱了。
我站在高山之颠远眺新安江城,那真是一幅美丽山水画,江水蜿蜒流过城市,到处新房排排,高楼耸立。一个美丽崭新的城市展现在我的眼前。原来沿江的房子拆了,改成了江滨大道;污染的工厂搬了,修建了江滨公园。今天住房的变迁,城市的旧貌换新颜,全应感谢党的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