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家庭赡养仍是农村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受子女自身的经济条件限制,以及一些人孝心缺失,境遇可能迥然不同,不少老人为此忧心忡忡。父亲则不同,因为几年前参加了养老保险,如城里的退休工人一样,现在每月日子一到便可从银行里领到养老金。600多元,钱虽不多,加上我的接济,父母俩的晚年生活也过得安稳而知足,掐指一算,父亲拿养老金的幸福日子已快一年了。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田地背朝天,劳累了大半辈子,两鬓早已霜白,生计所迫,五十多岁时又在村里一家私营纺织厂找了活干。企业并不景气,开开停停,满打满算每月也只有五六百元工资,不过加上田地收成,父母省吃俭用还能凑合着过日子。尽管如此,在左邻右舍的眼里,还是挺羡慕我父母,说儿子有出息在城里工作,时常记得回家来看看。人都说“养儿防老”,对我来说实在问心有愧,虽有孝心而力不足,每月接济给家里的钱少得可怜。为此,父亲欣慰之余,还是羡慕城里人有退休金可拿,日子一到钞票到手,晚年生活用不着发愁。
后来,县里推广农村企业养老保险,父亲的厂里有十多个参保名额,父亲好不容易争取到。个人和企业各缴一半,每年自己拿出千把元,按父亲的情况,到虚岁六十三岁就可领取养老金,为此父亲十分高兴。不过按政策,自己先得拿出七千多元来补足年份,为这笔不是小数目的钱,手头拮据的父亲显得举棋不定,知道这个情况后,我与姐姐劝父亲一定要投保,并主动垫上了这笔钱。迟来的农村养老保险犹如一道“及时雨”,让父亲的心愿得以实现,也减轻以后我们的负担。“要是你娘没超过投保年龄,也非得给她投上一份。”父亲略有遗憾。投保以后,那本红色的缴费记录清册被父亲当作宝贝似地收藏着,有时拿出来戴上老花眼镜端详一阵子。日历每翻过一个月,本子上的数字又多了一笔,父亲心里甜滋滋的,掰着手指数可拿养老金的幸福日子。
去年10月份,父亲如愿以偿有了养老金,办理手续的同时,我们又替他补足了剩余5年的医疗保险费用,这样父亲也能享受职工医保的待遇,基本做到了老来无忧。作为儿女,经济能力所限,尽管物质上不能给予父母更多,但只要心中有孝,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不再感到孤单和寂寞,我想这是天下为父母者最大的欣慰和企盼。
可喜的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民生为本,形式多样、灵活可行的各类养老、医保政策在农村实施、推广普及,深受农民欢迎,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如同我父亲一样成为受惠者。老有所养才能老有所乐,社会也因此更加和谐。农民享受养老金,不正是时代变化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