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邻居又给我电话,让我帮他找找有没有最新版的萧山地图。我说不是刚有过一张吗?邻居说,又“过时”了。这些年,道路更新快,隔三差五地,一条新路开通了,一条旧路被改造了,一些住宅小区、厂房和商场落成了,一些“旧城”、单位和农居拆除了。新地图出来后,能够管用个一年半截,就差不多了。
老家邻居,在镇上开了一家建材经销店,因为价格便宜,服务周到,生意还不错。他雇了两个人管店,自己则跑来跑去联系生意,给顾客送货。他常说,这些年变化快,有一段时间不去,某个地方的路就改向了。他因此常常迷路,所以需要随身备一张新版地图。有时候,他还会在地图上找到商机,比如循着新落成的道路,去寻找工地,推销产品,往往能做成几笔生意。
先前农家人很少会在意“地图”,因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用不着给“地图”留个位置。而现在,地图正悄悄地改变着农家人的生活和习惯。在开始走南闯北的日子里,“地图”成了农家人的好伙伴。
走进一位苗木营销大户的家里,挂在客厅醒目位置的就有一张中国地图,细细打量,地图上有些地名,还被打上了记号。我问,这些地名上,打上的记号,表示什么意思?大户笑笑说,每次,他的苗木销售到哪里,他就在哪里打个记号。他希望打上记号的地名会越来越多,那样,他的生意就越做越大了。这些年,他和他的苗木长年累月在这个地名与那个地名之间奔波,这个“地名”上种下了他经销的苗木,他赶紧到下一个“地名”,去为他的苗木开拓新的销售地。
市场经济让农家人把视野,投向了远方,昔日只知道“埋头耕耘”,一年到头在土地上刨食的农家人,如今胸怀着“地图”,在广阔天地间创业。
不知你是否留意,近年来,卷起裤脚,洗净两腿泥尘,办起公司的农家老板,会在气派的办公楼里,找个显眼的位置,挂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有的还在地图上,标出自己公司产品的营销网络。落在地图某个角落的小小的“公司”,用一根根红线连接着那些“地名”,“地名”在公司的“地图”上不断地增加着、延伸着,生意像滚雪球,越做越大。如今,在我家乡萧山,很多农家人的梦想,早已跨越国界,走向世界了。
在重视地图之前,我老家的很多农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会以为世界就一个村庄这么大,城市的风和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都是村庄外遥远的想像。在走出村庄之后,人们才知道,老家的村庄,即使在家乡地图上,也未必留有名字。你只能寻找村庄所在的那个地名,比如某某镇,偶尔会在地图上留下一个小点,然后,你就想,自己生活的村庄,就在这个小点里面。大地太辽阔了,辽阔得让你怎么也走不完。
比大地更辽阔的,是视野,是胸怀,是心灵。当家乡的农家人开始怀揣地图闯世界时,地球渐渐地被叫做“地球村”了。鼠标轻轻一点,“伊妹儿”即刻翻山越岭,到了对方的电脑上,生意或许就这样做成了。胸怀地图的农家人,用互联网,用辛勤的脚步,创造着田野的“奇迹”。
家乡一位事业做得很红火的农民企业家对我说,他想在退下来后,带一本地图,去看看世界,到各地去宣传家乡。去一个“地名”,在“地名”下画一面小红旗,他希望在他的地图上,能够画上更多的小红旗,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晚年生活,是真正“夕阳红”了。但这是别一种追求了。
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在乡村人眼里有了“喜怒哀乐”的色彩,有了发家致富、体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地图就不再是地图,而是生动传奇的人生故事了。这样的地图,已活在乡村人的心里。
我的乡村,在地图上青绿着,生机盎然。